如果在某地形成一片温室效应,那个地方的空气中就充满了热度,这些热量就会导致表面的冰雪大量融化。
但因为只是表面受热,地底下还是坚冰一块,水下不去,就会往低处流,最低的就是河道了。
在此时,下面冰散不开,上面雪开始融化,就会造成水流大量积累,对下游造成极大的冲击。
这种情况不多见,这些究极知识分子也只是提出一个假设,要怎么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一则消息引起了王扬的注意,那则消息是从北边传来,说北边很奇怪,最近老是下雪。
这则消息最近王扬知道,按照时间推算,是北边六个月前的情况。
冰期一般不会经常下雪,准确的说,不会在一块陆地的深处下雪,满天飞雪的情况很多都是因为挂大风,把雪挂了起来,俗称雪暴。
在迁徙的过程中,王扬经历过又下雪,又挂狂风的雪暴,记忆忧,那时候还是冰期早期,下雪很正常。
可这时候不应该啊,这时候要么是冰期中期,要么是冰期晚期,没有水蒸气上下升降,哪里来那么多雪。
从这里,便可以推断出,还真有可能是这样的情况。
既然是这种情况,原因就弄清楚了,因为地壳不稳定,使得许多火山在各地爆发,可能北边儿的火山多些,刚好又是这条河的上游。
于是在上游的某些地段,就形成了一大片温室效应,造成了假的冰期退去,如果要给这种假的现象建立一个名称,可以叫做假的间冰期。
现在好了。上游既然出现了假的间冰期,要怎么解决此事?
最直观的,便是直接解决源头。
到北边去种树。种一大片树,让该死的二氧化碳不攻自破。让那个里层的“臭氧层”破灭。
可是,那么一大片树哪里种得过来?就算种得过来,也绝可能在短时间有效,起码得等到几年以后。
而且也不用那么麻烦,那个假的间冰期,是短时间的,不会维持太长久,了不起持续几个月。
破它干嘛?
但问题是。如果不把它破掉,这条河就会在这段时间内疯狂爆涨,引起多少土木流失王扬不管,他在乎的是自己怎么应对,如何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
如何才能不让洪水泛滥之前,做出相应对策?
“来人呐,这几天放下手头的工作,派人到附近地势高的山头上,找块好的地方,搭起棚子。随时准备上山!”
既然当成了假的间冰期处理,那就不能寄希望于河水不涨,必须主动出击。做好准备。
“呜!”百官们立刻听令,在科学家们的讲解下,他们也明白了不能干等,必须转移。
转移的重点不是人,而是物资。
“再派人去麦地一趟,叫他们尽早做转移物资的准备。”王扬又下一道命令。
他没有理会草原,不是说那个地方的地势高,而是草原那里和这条河距离比较远,应该淹不到。就算淹到了也没关系。
那边的物资是动物,是牲畜。想转移就能转。
为避免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百官们向所有人说了最坏的结果。当成北方有假的间冰期对待。
所有人不震惊,然后收拾行装,把自己能换钱的物资,全部换成了钱,保证自己不受损失,把大窟窿丢给了国家。
这一点他们倒是挺聪明的,反正要损失也不能损失自己的。
王扬也不在意,只要应对及时,不会出现什么纰漏。
又过三天,水位逐渐走高,已经逼近河道的极限,河水浑浊蜡黄,上面经常飘出半截木头什么的,谁也不知道河里面到底有什么,反正不能喝。
森林里的众人已经开始往山上搬运物资,为了使搬运过程流畅,砍掉许多果树,自然也顺手赶跑了一批野兽,算是行善积德,让它们免于洪灾。
麦地那边也准备停当,正往此处一批接一批的赶来。
而派出去的人也回来汇报情况,下游已经洪水泛滥,不知道淹了多少森林,冲倒多少树木,死尸一片,恶臭不堪。
还好下游的地方没有物资负担,大家都退得很,远远躲开。
王扬点点头,这个情况他已经预料到了,这条河和另外一条河在下游交汇,另一条河也是水位极高,看来两条河发源地不远。
当然也有可能,两条河发源地很远,但是那边也出现了类似假的间冰期。
过了一天,水位到了极限,麦地的第一批队伍终于到达了这里,押着粮食,物资,匆忙赶来。
人群中,王扬一眼就看到了守仓,赶紧上去询问:“怎么样?还有多少物资?”
守仓连忙在纸上写下:“再有两天就能运完,现在人手太少了。”
“两天?”王扬眉头一皱,扫到那浪花溅到河边的黄水:“时间有点少啊,加紧一些。”
这会儿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从这里到麦地最也要三天,就算调人手过去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