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老的肺腑之言(1 / 2)

官神 何常在 4005 字 28天前

夏想洗耳恭听, 史老传授的经验都是无价之宝。他肯对自己说, 也是看得起自己。为官之道, 为人之道, 都有许多讲究许多窍门, 非真正信任之人, 不可透露。今天史老叫自己看, 看来还是大有深意。

他又看了李丁山一眼, 李丁山冲他微微点头, 意思是, 史老说, 我们听, 机会难得, 要好好把握。

夏想就接过史老的话, 好奇地问:"什么现象?以史老的眼光发现的问题, 肯定特别独特, 一定有惊人的发现。”

"倒谈不什么惊人的发现, 只是觉得其实说起来最后成就大事者, 都有几个共同点罢了……”史老喝了一口茶, 微微闭上了双眼, 似乎在回味茶水的清香, 过了许久。才睁看眼睛, 看着夏想和李丁山会心地一笑, "我话说了一半, 你们两个怎么都不问一问是什么共同点?”

夏想和李丁山相视一笑, 说道:"聆听史老的教诲, 要有机遇, 更要有耐心。”

"啪”的一声, 史老将手中的健身球放在桌子上, 用手指指了指夏想, 冲李丁山笑着说道:"丁山, 我现在才相信你的眼光也是不错, 这个小夏, 一开口就说出了两个共同点, 不简单——他说对了, 成大事者, 首先机遇和耐心, 缺一不可!”

夏想不好意思地笑了:"史老说笑了, 也夸错了, 我只是说要听史老的教诲, 首先要有机遇, 然后更要有耐心, 可不是说成就大事的人的共同点。”

史老摆摆手:"小夏, 在我面前不必谦虚, 你能意识到这两点, 就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基本素养, 也说明你意识到了机遇和耐心的重要性。机遇听起来有点唯心的意思, 其实不然。机遇, 从来是为时刻做好准备的人所准备的机会, 是对他们努力付出的一种回报。但能不能抓住机遇, 还要看他有没有足够的耐心。”

今天的史老, 精神状态非常好, 也谈兴很高, 他索性也放下拐杖, 一手捧着茶壶, 一手做出手势, 继续侃侃而谈。

"为官之道, 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就是, 要做官, 先做人。做官之人, 在官场上要先和上下级处好关系。上下级也好, 党和国家也好, 每个人每天要面对的, 还是要具体到个人。所以集体和组织, 其实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归根结底, 还是要具体到对某一个人负责。做官先做人。看似浅显的道理, 却有许多人过不了关。”

"弄清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就要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信念, 就是我当官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还是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说一句大实话, 没有几个真正当官的人, 进入官场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天下[ 遮天 ]的黎民百姓。倒不是我矫情, 也不是以已度人, 而实事求是地讲, 因为在一个人没有身居高位之前, 是没有俯视天下[ 遮天 ]的眼光和胸怀的, 就算有人口口声声说是作官是为了天下[ 遮天 ]百姓的幸福, 也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罢了。一个人, 只有站在了高位之上, 只有在满足了自身需要, 没有了后顾之忧之后, 才会心怀天下[ 遮天 ], 情系苍生!”

夏想听了, 心中闪过一丝明悟。

今天史老的话, 句句肺腑。作为一个老党员和前省委书记, 能够说出这样的大实话, 也是他真正不把自己当成外人, 说出了交心之话。夏想也不是完全反对口号主义和标语主义, 但真正深入官场的人, 又有几人将对外宣传的漂亮的口号和标语当成真事?当自欺欺人成为一种传统, 成为一种文化, 对一个国家来讲, 其实是一种悲哀。

更是一种社会的退步。

许多事情大家心里都清楚, 也明白说出来的都是假话。但人人都说, 都还说得慷慨激昂。就象许多被拿下的贪官一样, 天天讲反贪, 天天讲高尚和道德, 而且他表面还煞有介事, 穿着朴素, 口号喊得响亮, 被查处之后, 许多人还难以置信如此艰苦朴素的人, 也会贪污上千万?

更有为了当官连亲生父母都不认的人, 不但伪造学历, 连履历、姓名甚至年龄都是假造的, 为了争夺干爹死后的千万家产, 不惜和人家的亲生女儿抢遗产。结果东窗事发, 被人揭了老底, 最后丢官入狱, 还名声扫地。

夏想理想中的官员是, 可以有私心杂念, 但在满足了一己之私之后, 必须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公心, 不能当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没有人可以真正做到大公无私, 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 以圣人的要求来要求官员。不如用严格的制度来制约官员。

真要想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的思想行为, 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如宗教的力量来得完美。

"不说别人, 先说我的经历。在我从市长升到市委书记的时候, 有一个关卡, 就是上级领导本来想空降一个书记过来, 在空降之前, 前来市里征询一下各个常委的意见。结果省委组织部的人本来想在当地停留三天, 结果不到一天就返回了省城, 三天后就任命就下来了, 我坐地转正, 由市长接任书记……”史老说到往事的时候。脸上堆满了笑容, 眼神中闪动着一种回忆的光芒, 缓缓地转动手中的紫砂茶壶, "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我这个市长做得足够好, 和所有的常委都和平共处?还是因为我软弱可欺, 大家愿意让一个性子绵软的人当书记, 好过空降一个不知根知底的人?……都不是!”

史老的问题不需要夏想和李丁山回答, 他是自问自答:"我当市长的三年里, 得罪过不少常委, 也和许多人顶撞过, 而且在原则的问题上, 从来没有退却过, 可以说, 许多常委都对我有意见,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 他们对我接任书记, 大部分还有抵触心理。但最后为什么省委组织部来人,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还是想要让我坐地转正?就是因为有一点我让他们放心, 我是一个强势市长不假, 我也做不到绝对的公正, 但我在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不肯退让一步, 绝对坚持一个公正的原则, 而且在许多人的争斗之时, 保持中立。还有一点, 不该自己沾手的利益, 绝对不沾。再多的钱放在眼前, 也不动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底线, 做事情要坚持不要过界。所以在他们看来, 我当书记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但因为我坚持公正, 在他们的心目中, 就有了足够的公信力。”

夏想暗暗替史老总结出了又一个共同点, 就是坚持原则, 保持一颗公正之心, 身居高位, 要努力做到不明显的偏向!

史老接下来又讲了他由省长升任省委书记之时的一件事情。

史老担任省长时。燕省省委书记为人非常低调, 不过他虽然低调, 却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 而且他的个性很强, 一般认准的事情, 认准的人, 别人很难让他改变看法。史老和他共事之时, 没少发生过矛盾。因为史老的性子也有不服输的一面, 就和书记多次在常委会上争吵。

等书记卸任时, 上级领导征求他的意见, 是不是史老适合接任书记, 他直接给史老下了结论:"只有省长之才, 没有书记之能。”因为他在京城之中有非常强硬的后台, 他的话份量很重, 直接影响到了上层对史老的看法。

后来上层决定, 要平调史老到另外一个省任省长, 空降一名书记过来, 再从副省长中提一名省长上来。其实就相当於再让史老干几年省长, 就差不多退了, 以后没有再当上书记的可能, 基本上是前途无望了……

史老听到消息后, 大惊, 当时已经下班, 他就直接找到书记的家, 要求面谈。书记隔着门, 在门口对他说道:"该说的话, 我已经对中组部说完了, 你再找我也没有用处了, 我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