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理想中的升迁之路(1 / 2)

官神 何常在 4004 字 28天前

吴才江的心思他也猜测到了一二。也是出於爱护他的本意。本来最早的时候, 他对吴才江确实十分痛恨。但后来的事情让他慢慢改变了主意, 尤其是吴才江在知道他和连若菡的关系之后, 不但没有一句反对的话, 还替他隐瞒了真相, 也让他心生感动, 感觉吴才江其实对他也算不错了。今天的会面也是, 一开始吴才江就提到了连若菡父亲吴才洋的问题, 本意还是让他提前有心理准备, 万一吴才洋知道真相之后, 必然发作——吴才江的关切之意溢於言表。

但关切归关切, 政治归政治。

夏想自认他一路走来, 脚步一直比较稳健。他不想当政治投机客, 否则凭借重生的优势, 想方设法依靠现在的人脉去认识未来的掌权者,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他所想的是利用自己的能力, 尽可能地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 尽可能地做出实事为百姓谋取福利, 为国家争取实惠, 有多大能力就施展多大能力, 有多大权力就承担多大责任。而不是只做一个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政客。

如果这样, 他还不如不费尽心机暗中推动燕省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的成立, 还不如想办法周旋在崔向和叶石生之间, 再巧妙地利用叶石生和范睿恒之间的矛盾, 做一个游刃有余的墙头草岂不更好?他也有理由相信, 凭他的人脉和关系网, 只想钻研如何升官发财的话, 升官速度肯定会比现在要快, 也要更安稳一些。

但他没有走一条权术的升迁之路, 为什么?因为夏想既然重生了, 既然选择了从政, 就不想再只为了权谋和金钱活一世, 他想有所作为, 想为民请命为百姓造福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不用说更多的豪言壮语, 只有一句话让夏想一直心中难安: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身上的责任就有多重。他只想一步步走来, 每一步都能留下沉甸甸的脚印, 每一步都有老百姓因为他而受益而脱贫致富, 他的升官是建立在百姓幸福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升迁之路, 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说起来有些假大空, 而且夏想也很少将自己放到高尚的高度。但仔细想起来, 从坝县到城中村改造小组, 再到安县, 他的出现, 也确实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给大家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在坝县, 黄海因他的出现而过了小康生活, 万志泽因为他的指点, 在旅游路口开起了饭店, 成为坝县草原上最赚钱的饭店。在城中村改造小组, 因为他的出现, 孙现伟投资蔬菜批发市场发了大财, 锺义平也因为他的关照而改变了命运。在安县, 旦堡乡无数果农因为他和梅晓琳的努力, 解决了果树问题。欧阳铁衣老农最后也还清了债, 还有了存款。也是因为他的出现, 他救了一名工人的性命, 因此在工人中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他还为安县建成史上第一个公园, 还扩建了景区, 兴建了度假村, 打通了山水路, 让安县和景县之间的距离缩短为不到一个小时……

而现在在燕省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 他其实相当於变相为自己制造了难题。但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 夏想清楚, 会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 会因为合资和引进外资的成功。为无数人带来就业的机会, 让无数企业重获生机, 让许多下岗的家庭重新恢复笑声。他就会告诉自己, 再难再艰苦, 所做的一切, 因为造福了无数百姓, 因为为许多人带来了希望, 也值了。

他也心知肚明的是,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把双刃剑,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将自己误伤。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量, 利用他点石成金的妙计和优势, 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夏想也想做到高位, 也想步步高升。但他更想要的是, 在他高升的过程中, 每做一件事情, 每解决一个难题, 都是为老百姓做的好事, 都是为社会做的贡献, 都是为国家做的成绩, 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以后还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夏想也有心理准备。此次来京城, 本来是注册学籍, 和导师邹儒见面来了, 没想到, 一到京城就遭遇了一系列事件, 也让他暗暗担忧, 恐怕以后的道路会更加困难重重。

早在邹儒提出让他也写一篇反驳程曦学的文章之时。他其实已经下定了决心, 想要继续做出成绩, 想要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入地开展下来, 他就不能只躲在燕省的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之内, 而是要适时地站出来, 该大声说出自己的声音, 就要大声说出, 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下一步, 大声疾呼。

因为逃避不是办法, 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向来他最不怕事情复杂化, 越错综复杂的局势, 越更多的势力介入, 就越有可乘之机。势力一多, 局势一纷乱, 就有了乱中取利的可能, 就有了更多的分岐!

夏想, 最善於运用出神入化的手段, 在迷雾重重的局势中, 果断出手, 寻找最有利的支撑点。

现在他就找到一个支撑点, 就是舆论战。

掌握了舆论阵地, 就掌握了发言的至高点。在不明真相的群众越来越多的今天, 谁拥有发言权。谁发言的力度大次数多, 谁就是正确的一方!

所以面对对方的宣战, 面对程曦学打着学术名义的咄咄逼人的文章, 夏想作为实战的胜利者, 他现身说法最有说服力, 他必须战出来, 发出属於自己的强有力的声音。

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停滞不前, 一旦停滞, 将会是垄断企业之大幸, 自由经济之不幸。国家已经吃了太多的政企不分的大亏, 不能再走回头路。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加大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之中的比重, 才能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写一篇反驳程曦学的文章, 不仅仅是因为我答应了何副总理, 更主要的是, 我自己想要表达一个观点出来。”夏想沉着地说道, 一脸感激地对吴才江说道, "感谢您的提醒, 但我认为有时候不一定我不说话, 别人就会觉得我好说话。我说话了, 也许他们反而会觉得我比较浅薄, 就会看轻我。被别人看轻, 也是一件好事。”

"小夏, 你不知道程曦学背后站着的是谁!”吴才江加重了口气, 脸色不太好看, "不要冲动, 不要当马前卒。不管是哪一方胜利, 你都有可能捞不到任何好处, 都会成为牺牲品。况且老爷子即将退下来, 二哥想要说话算数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你惹翻了他们, 在这段空白期内他们对你出手的话, 你无路可退。”

夏想也看出了吴才江的关切之意, 心中也是暗暗感动, 听他的意思, 就算老爷子和吴才洋对自己非常不满, 但真要遇到自己出了大事, 他们因为连若菡的关系也不会坐视不理。

只是夏想心中的想法已定, 他不是何副总理的马前卒, 也不是故意要博取一个虚名, 他是顺应潮流而动, 希望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任由对方在舆论上占据了上风, 慢慢地在国内形成一股思潮的话, 以叶石生的保守, 肯定又会退回到原有的守城的状态, 说不定领导小组甚至最后会名存实亡。到时别说借此机会推动市场经济的想法不能实现, 就是他的前途、宋朝度的前途, 以及整个领导小组成员的前途。都将毁於一旦。

领导小组的失败, 就预示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失败。产业结构调整推行不下去, 整个燕省还是停滞不前、不上不下的经济形式。而且说不定因为燕省的失败, 会影响到何副总理的前途。何副总理前途堪忧, 京中无人再敢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的话, 就又将陷入一个被动的怪圈。

因为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 按照规定, 必须逐步地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不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就会被其他国家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就会引起贸易纠纷。根据以往的经验, 每起纠纷中国必输。与其被人打着赶着才前进, 不如自己主动轻装前进。

夏想不敢他说有多大的胸怀, 有放眼全国的眼光, 但他也知道星火燎原, 知道他的努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影响。所以, 他不能退缩。

"非常感谢您的关心和爱护, 既然柯达事件已经闹得纷纷扬扬, 我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而且今天您也看到了, 程曦学现身之后, 已经和我站在了对立面。我主动迎战也是战, 被动迎战也是战,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都逃不过去。我就想, 现在其实已经无路可退了, 背水一战说不定还有可乘之机。”夏想一脸坚定, 直视吴才江的眼睛, 信心十足地说道。

吴才江愣了一会儿, 又无奈地笑了:"我就知道说不服你, 你的性格看似随和, 其实也有和若菡一样固执的一面。怪不得她会喜欢你, 你们两个的脾气如出一辙。当然, 若菡的固执在表面上, 你的固执在内里。”

吴才江也是点到为止, 不会硬劝夏想。他也是出於对夏想的维护之意, 更清楚如果出了问题, 何辰东未必肯定出手保夏想, 也只有吴家会尽力。他也只是未雨绸缪罢了, 对方也不一定会真的拿夏想如何, 毕竟高层之中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也不在少数。对方让程曦学出面, 所图的也只是想保住他们的利益集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