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1场别开生面的政治事件(1 / 2)

官神 何常在 3845 字 28天前

书记对政府事务不插手不可能。插手过多, 也会引起省长的不满。范睿恒就很清楚他和叶石生之间会维持一个平衡, 而他们之间平衡的支点, 就是夏想。

夏想级别不高, 只是处级, 在省委大院中可以说不值一提。但正是因为他级别不高, 才更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在书记和省长之间, 而不用坚定地站队。因为在省委里面, 没人会当一个处级干部有多大的份量, 所以就算他左右逢源, 所有人看重的只是他的能力, 而不是他的职务和权力。因此, 夏想作为了书记和省长之间的缓冲,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的核心人物, 就非常巧妙地来往於叶石生和范睿恒之间, 成为二人之间微妙关系的一个关键的桥梁。

所以当夏想前来汇报工作, 简单地提到了他刚从叶书记办公室出来, 范睿恒欣慰地笑了, 夏想是个聪明人, 也很会把握分寸, 以后他会和谁站在一起是以后的事情。起码现阶段, 他值得信赖。

夏想汇报完工作, 还将叶书记站着改稿的情景说了出来, 笑道:"叶书记真是让人感动, 足足了站了十几分锺才改完了稿件。我看他在范铮的稿子上停留的时间最长, 也对范铮的文采最为赞赏。”

范睿恒也笑:"叶书记是站立改稿, 是出於对文采斐然的文章的尊敬, 是一种表率。说不定以后这件事情传出去, 将会成为一件美谈……范铮的文章能入得了叶书记的眼, 也是他的福气, 也证明他在京城几年, 没有白学, 没有辜负我对他的一番心血……”

夏想听出了范睿恒的弦外之音, 说道:"我和范铮现在是学兄学弟, 就算没有范省长的这一层关系, 我和他也是至交好友。过一段时间我要上京城交作业, 如果范铮有空, 就让他和我一起去看望一下邹老。”

范睿恒听明白了夏想的意思, 夏想是说, 以后不管范睿恒是不是在位, 他都视范铮为学兄, 相当於是一个长久的承诺了, 他就心中甚喜。

对於让范铮出面参预论战, 范睿恒出於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范铮在社科院做学问, 正好显示出他身为省长的清明。范铮以社科院学者的身份参预论战, 不管别人是不是知道他是省长公子, 都对范铮的名声大有好处。现在论战可是成名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而且范睿恒也认为, 此次论战虽然有政治目的, 但同时引起了政治和学术界的双重关注, 机遇之好, 前所未有。如果范铮能够借此一举成名, 自然大好。

二是不管范铮是否能够借此机会扬名, 都对他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是一次极其难得的锻练的机会。毕竟范铮已经决定躲在社科院做学问, 但社科院却并不是完全做学问的地方, 不涉及政治的学者是不存在的。范睿恒认为范铮并不适合从政, 但只要生活在社会之上, 人人又离开不政治。范铮在社科院, 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从政。

以学问来影响政治的终南捷径。

尽管范睿恒也讨厌程曦学, 但在他的潜意识里, 还是希望范铮最终也成为程曦学的一样的人物, 能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身份, 对国家大计对国家政策发表出个人看法, 以指点江山的气概, 当一个无冕的经济顾问。

夏想说了该说的话, 表了该表的态, 汇报了该汇报的工作。就告辞离去。

夏想也没有想到的是, 原本以为范睿恒只是随口一说, 不料叶石生"立而改稿”之事很快就在省委大院中流传开来, 人人都知道"三剑客”的文章深得叶书记赏识的传闻, 更是对三剑客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比如都知道夏想是领导小组的成员, 是核心人物, 范铮是省长公子, 社科院学者, 严小时是单城市文化旅游的投资商, 另一个身份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所有知道的人都会做恍然大悟状, 然后心领神会地说上一句:"严小时, 范省长的外甥女, 难怪, 难怪!”

夏想清楚, 此事是范睿恒有意透露出来, 就是要借叶石生之名, 抬高他们三人。同时也表明了范睿恒现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是百分之百。

叶石生听到传闻之后, 只是摇头一笑, 此事与他名声没有一点伤害, 反而更能衬托出他认真负责的高大形象, 他没有任何理由不快。

和叶石生与夏想所料的一样, 三篇反驳文章发表之后, 顿时在燕省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专家学者被文章犀利的观点所震惊, 更有人在震惊之余, 被夏想的痛斥骂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和第一次三篇文章发表之后, 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完全不同的是, 第二次的三篇文章。以编者按的方式发表在燕省日报二版的重要位置, 不但在业内打击得一众专家学者们一阵痛呼, 甚至有人看到文章之时, 甩杯子骂娘, 一时之间, 最早在燕省日报发表置疑文章的不少学者, 互打电话纷纷询问夏想、范铮和严小时到底是谁, 几乎是鸡飞狗跳, 到处充斥着责骂夏想胆大包天, 指责范铮阴险狡诈, 大呼严小时温柔一刀!

所有置疑产业结构调整的专家学者们, 如同被踩了尾巴一样, 纷纷跳将出来, 大呼小叫地表演一通。

与专家学者们被击中痛处, 跳得高叫得欢不同的是, 夏想三人的文章, 在民众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本来燕省日报在报摊点的零售很少, 几乎没有人去零买燕省日报。突然之间, 所有的报摊主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前来买报的人比以前增加了数倍有余, 而且无一例外全是购买燕省日报!

一般一个报摊顶多订几份燕省日报, 当成一项摊派任务不得不完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燕省日报突然就大受欢迎。真是稀奇古怪。不过有市场就有动力, 许多报摊主都大量购进了燕省日报, 销量比平常激增几十倍不止。一问才知道, 原来上面有几篇文章, 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

李小龙开了一家报亭, 报亭座落在工农路和华中大街交叉口, 近十年了, 他对各种报纸的销量数据差不多都了如指掌, 每天进多少份不滞销不赔钱, 基本上都能做到门儿清。今天一开张就邪门了, 所有前来买报纸的都一个腔调。开口就问:"燕省日报?”

李小龙不明就里, 拿起一份燕省日报就看了起来。一直看完了夏想三人的文章, 激动一拍桌子, 大声说道:"说得真他奶奶的太好了, 怪不得都想买燕省日报。要是燕省日报经常发这样的好文章, 我敢说就是不摊派, 也能发行量增加一倍。”

李小龙随即聪明地意识到, 今天的文章确实是读起来让人爽快, 但今天的文章是反驳前几天一些专家发表的文章, 如果连在一起读, 才更爽快。他突然之间就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急忙联系他最好的一个收废品的朋友, 让他立刻到废纸厂将前几天的燕省日报全部买来, 价格好商量。

朋友以为李小龙发疯了, 却架不住李小龙的再三恳求, 还是到废纸厂将即将化为纸浆的一批燕省日报收购回来, 还崭新得跟刚出印刷厂一样。李小龙又将今天的报纸进了几千份, 请人将两期发表不同论点的报纸订在一起出售, 美其名曰"前因后果”, 售价高达5元一份。

结果李小龙的奇思妙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短短一天时间他的新旧报纸就销售一空, 粗略一算, 他竟然净赚了不下一万元!

……夏想当然不知道他们三人的文章, 还被一个名叫李小龙的报摊主大做文章, 并且大赚一笔, 他只知道的是, 文章发表之后, 领导小组的电话突然多了, 有不服气的专家指名道姓要找夏想理论的, 还有对夏想破口大骂的, 也有伪善者以当面请教的名义要求面谈的, 总之, 只需要坐在领导小组的办公室之内, 不必出门, 就能充分体会到燕省日报今天洛阳纸贵的盛况。

更不用提燕省日报被热心百姓打爆了的热线, 声援夏想三人的百姓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让燕省日报一时疲於应付。成立以来, 还是第一次遭遇如此热烈的情景。

与燕省日报的社长愁眉不展相反的是, 发行部的人却笑开了花。他们不管政治, 不在意谁占上风, 但今天的销售数据却是十几年最高, 让他们都意识可以小赚一笔之时, 自然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