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1步惊心动魄的妙棋(1 / 2)

官神 何常在 3103 字 28天前

第1356章一步惊心动魄的妙棋

倒不是说宋朝度和陈风不如夏想高瞻远瞩, 不如夏想目光长远, 而是两人者迷, 还有一点就是, 夏想和总理、老古接触, 再和吴老爷子、古秋实会谈之后, 就让心中的脉络越来越清晰了。

或者说, 他基本上摸到了总的思路。

再有总理隐隐透露出的一丝风声, 说是让曹永国去东北之地, 一个燕省省委之位, 再加一个政治局委员的空缺, 成功地盘活了国内政局之上的一个棋局, 让无数人闻风而动。

整个布局已经呼之出。

不管是总的授意, 还是总和总理已经私下达成了共识, 综合一系列的事件, 所有正常或异常的事态都经夏想分析之后, 政治局委员的空缺人选, 就几乎可以肯定是谁了。

不管是谁放出的风声, 宋朝度和陈风此来京城, 是白忙一场了。

从传统意义上讲, 宋朝度算是总理一系的人, 而陈风是总的人马, 不同阵营的人同时被传言提名, 证明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夏想面对宋朝度和陈风的震惊, 在他以前需要高山仰止的两位老领导面前, 第一次感觉自己真的成熟了, 至少在政治局委员的人选分析上, 他走在了宋朝度和陈风的前面。

"陈、宋, 我只是根据我的推测得出的结论, 万一不对, 你们可不要批评我。”夏想不是耍赖, 也不是留后路, 而是要缓和气氛。

果然, 陈风和宋朝度对视一眼, 都笑了, 意识到刚才过於紧张了。也是, 就算他们高居省委之位, 但在事关切身利益的重大抉择面前, 也难免关心则乱。

政治局委员……巨大的权力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谁不想伸手去抢?

夏想见气氛大为缓和, 也就以轻松的口气, 淡定而从容地吐出了一个名字:"古秋实!”

话音刚落, 宋朝度和陈风双双脸色一变。

是呀, 不是古秋实又是何人?虽然古秋实论资历、论年龄、论在省部级岗位上的时间, 都不如宋朝度和陈风, 但问题是, 他是隔代人, 是总最器重的团系干将, 有如此大好的递补进政治局的机遇, 总不力挺古秋实, 难道会拱手让人?

夏想真是一语中的, 顿时让宋朝度和陈风的梦想为之破灭。

陈风心有不甘:"也未必总一言裁决, 夏想, 你肯定古秋实就能通过总理的认可和委员长的点头?”

九巨头中, 总自然发言权最大, 按照排名, 第二则是委员长, 第三是总理, 其他巨头的态度暂且不论, 至少要前三号人都点头了, 才能进入下一轮。

总自不用说, 肯定是力挺古秋实, 委员长的态度夏想不敢猜度, 但总理必定会支持古秋实, 因为总理另有谋算。

三大势力之中, 团系和平民两大势力同意了, 事情就成了一半。虽然还没有和吴才洋见面, 不清楚家族势力的立场, 但昨天吴老爷子和古秋实相谈甚欢, 就让夏明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其实从初来京城的一刻, 夏想就已经有了大概眉目, 但总理和曹永国的意外出现, 打乱了他的思路, 等到了吴家, 见到古秋实之时, 他将思路重新理顺之后, 又回到了最初的设想。

不是说夏想比宋朝度和陈风都聪明一步, 而是他比两人接触了更多的势力。

因为谁也没有如夏想一样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他始终是几方力量的交汇点。

夏想完全可以理解陈风的失落和不甘, 但现实就是现实, 不容逃避, 必须正视, 他也想是陈风和宋朝度二人之一, 问题是, 以眼下的形势判断, 二人已经出局了。

夏想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陈风, 宋朝度已经从震惊之中恢复过来, 他淡然地笑了, 脸上的平和让夏想暗暗佩服。

"陈, 刚才我想了一下, 认同夏想的推断。和古秋实相比, 我们的光环还是少了一些。”又摇了摇头, 宋朝度地赞赏地看了夏想一眼, "夏想不简单, 能抢在我和陈前面推论出结果, 你比以前成熟多了, 也让我可以真正放心了。”

宋朝度拿得起放得下的胸怀, 还是比陈风更开阔一些。不过夏想也并没有因此而轻视陈风, 能进政治局是每个省委的最高愿望, 官场中人, 每一步都要付出无比的艰辛, 都难免在面临重大转折面前, 患得患失。

陈风也缓和了下来, 他也不是看不开之人, 多年的官场经历也让他明白, 能抓住的机会固然好, 但有些机会即使摆在你的面前, 也可能不属於你, 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之处:"怎么会?总理怎么会同意古秋实?总理更应该让朝度进政治局才符合利益。”

宋朝度的目光落在夏想沉静的脸庞之上, 心中除了震惊, 还是震惊。

在一个政治局委员的递补闹得天下[ 遮天 ]震动之际, 在一个燕省省委惊动各方云动之时, 夏想, 不过是一个省纪委, 还远离了政治中心的京城, 一回京城, 就能拨云见日, 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一语中的点破了迷局, 确实大大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