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不为人所知的内幕(1 / 2)

官神 何常在 2586 字 28天前

古秋实在总〖〗记面前, 坐得很端正。听到刚才总〖〗记的, 眼神也是微不可察地跳动了一下, 不过却没敢太跳跃, 随即又收回, 还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夏想却不知道。古秋实心中也是惊涛骇浪。

其实外人或许并不清楚, 早在下马区之时。夏想就已经入了总记之眼。当时总〖〗记就让人了夏想的相关简历, 以备后用。

总〖〗记的眼光, 还是人一等的。

从下马区之后, 再到郎市。再到天泽”然后终於到了秦唐, 一步步走来的夏想, 不但没有让总〖〗记失望。反而更加让总〖〗记对他兴趣大增。如果古秋实推断不错的话, 经过郎市锤炼之后的夏想, 在天泽担任市长之时, 就已经真正入了总〖〗记之眼。

再到秦唐之时, 夏想刚刚步入副省之后所面临的一场狂风暴雨。中纪委的狠手, 也未尝没有总〖〗记最后一次对夏想的考验。因为夏想升迁过快。根基不稳, 凡是成就大事者, 必有过人之处, 总〖〗记就是想亲眼看看。夏想究竟是不是真金不怕火炼!

秦唐之后的夏想, 就让总〖〗记真正下定子决心, 要着力培养了。尽管古秋实也明白, 其实此时。团系内部有许多反对的声音, 而且反对的力量还是格外的强大。

甚至总〖〗记最得力的两名助手, 米纪火和明得谋, 明得谋也不赞成将着眼点落在夏想身上。因为明得谋担心, 夏想并非同路人。

其实米纪火也有同样的担心, 不过他的xìng格温和, 不直接说, 他见总〖〗记态度很坚定, 就没好开口但他的心思却还是被古秋实看得明白。

明得谋在总〖〗记面前列举了夏想三大不足, 一是年纪太轻, 资历太浅。二是成长的道路, 手段过於强硬斩落对手无数, 不太会团结同事。三是立场不明, 和家族势力来往过密, 关系纠葛过多, 甚至还和平民势力也有交集, 迄今还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

总〖〗记也是难得地一一反驳了明得谋的说法当时是在一次仅有几人参加的高级别的见面会上除了米纪火、明得谋之外, 古秋实和郑盛也在。

让古秋实震惊的不是总〖〗记对夏想的器重, 而是总〖〗记罕见地亲自出面。而且还是当众维护夏想, 就不得不让人惊讶了。

而且, 总〖〗记还是逐条反驳了明得谋的论点, 也不能算是反驳。更准确地讲, 说成是说服更合适。

其年纪轻不是问题资历浅也不是关键, 敢於提拔和重用年轻人, 一向是团系的鲜明特点”也是优点。

其二, 手段强硬也很必须。国内政治展到现在许多弊端已经凸显, 如果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执政党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再从长远来看, 国内政治上的幕气已经影响到了外交形象, 现在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只知埋头韬光养晦代之后, 终究会形成软弱的体系。整个体系软弱了, 再想有所改变, 就是空谈了。

历来空谈误国。

在第二点的问题上, 总〖〗记阑述得尤其深远甚至提到了汉武帝, 并着重点明, 一个国家可以用初期上百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 但休养得过久了就直接养成绵羊了。

强汉之所以成为强汉, 是因为经过文帝和景帝的治理, 为武帝留下了足够抗击匈奴的政治和经济资本。

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抗击了。才有了一个强汉。如果汉武帝依然坚持退让和软弱, 或许强汉真的不复存在。

其三, 夏想立场不明,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不是坏事, 反是好事。国内政治, 内耗过大, 分岐过多, 假如有一人能成为各方力量都认可的人物而登上政治舞台, 未尝不是人民之幸国家之福。

假如能在建国百年之内, 有一人能在岁之前进入最高层, 为国家带来朝气和全新的气象, 也不枉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 也是国家之大幸……

总〖〗记说了许多, 是一般人绝对看不到的声情并茂的演说, 也是或许永远不会为外界所知的内幕。

当时就给古秋实带来了莫名而巨大的震动, 因为总〖〗记似乎说的并不是夏想, 而是借夏想之名而抒怀, 向在座的人描绘他心目之中的未来几十年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