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一百三十八章 灭绝后代(1 / 2)

烧掉!全烧掉!

第二天,雨刚刚变小,鬼子和毛子就将附近乡镇因为大雨而在家休息的农民给召集起来,然后下达了将所有种植的农作物全部铲掉的命令。这个命令可是让所有人惊呼。所有农民望着这庄稼地里涨势那么好的农作物,听闻要将其铲掉,这可是受不了。要知道,这再过一个多月,就差不多到收获的季节了。你现在说全部铲掉,天啊,没疯吧!

“铲掉,都给我铲掉,不仅地上的铲掉,这地下的也给我铲掉!”毛子大叫。

众人一阵骚动。这个太浪费了吧。纷纷叫嚷着这太浪费了,说毛子和鬼子两人败家。

“铲掉!快点干活,一天人均100元工资。包中午一餐饭。不干的就走,干的留下!”鬼子懒得多说,直接用钱开路。反正林风点头了,那钱就不是问题。

这一下,没有人吭声了。对於他们这些农民来说,一天100元工资,还加一餐饭,这很优厚了。现在楚市平均工资也就才2000不到,他们这要算下来,干满30天,那一个月可是有3000元钱。别说他们这些一年收入不过几千元的农民,就是城市里也算是高薪了。虽然这活有点累,不过对於习惯了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说,这点劳累算不了什么。

好吧,铲吧!一声欢呼声,众多农民披上雨衣,拿着镰刀等农间工具开始忙活起来。远处去看,阴雨绵绵,天地昏暗,田地间却是密密麻麻的批着雨衣埋头苦干的农民,这一副场景。要是被一些画家看见,必然会触发他们的灵感,画出一幅——阴雨农忙图来。

“我会在这里再呆两天,你们多请些人,争取快点解决。”林风走了过来。看着远处在田间忙碌的农民,吩咐说。

两人点点头。

“不过我说,你为何不用机器啊?先用那收割机,直接碾压过去,又快,又省事。然后再请人将那些收割的稻子之类搬出去。然后再来铲掉地里面的。”毛子不解问。

这几百亩田地,明显的可以用机器来完成林风的农活。可林风却要用人工来完成,这太不经济了。

林风笑了笑。

“毛子,这农民很辛苦的,你说工人被老板奴役,但至少还能衣食无忧。而这些真正的农民。望天吃饭的,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一切自给自足后,手中活钱也就一千多元,甚至几百元。那些电视上说的发富的农民,那是城市市郊,被征地的。或者碰到什么国家政策,收益才好。这绝大部分农民,生活都很艰难。不然也不会在北上广这些城市,有那么多农民工了。这农村里也不会有那么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了。”林风感叹一声,“我一人之力,帮不了全中国的人。所以,能帮点就帮点吧。反正我也不差这点钱,就请他们干活吧!”

大善!毛子和鬼子一脸的钦佩。这中国有钱人多了,但是很多有钱人在有钱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不说去帮助他人,反而看不起那些穷人,甚至羞於与他们为伍。至於捐款,做善事之类的。大多都是应景儿,或者是别有所图才会去做。而像林风这样,那么富有了,却还愿意去帮助他人,这可难能可贵。尤其,这林风做了善事,却根本不图什么。像今天这样,林风请他们干活,谁会去领林风的情。因为他们是付出劳力的了,那林风给钱,他们干活就天经地义。

但实际上,目前的市价来说,他们这干一天,一般能有50元就不错了。给100元,真的天地良心了。而且林风也没有趾高气扬的过去,如同过去官老爷大发慈悲一样的说——本来你们一天就50,我给你们100,你们要感恩戴德吧。

这话,林风别说去说了,甚至人都不出现,一切交给他们来做。这点,真的让他们钦佩。

“还有,关於这些东西,烧是要烧的,不过别直接在露天烧,那样空气污染太严重了,恩,我去和市垃圾处理站联系,我派人送过去,让他们来焚烧。”林风吩咐说。

这以往,楚市每年秋季丰收时,大量的秸秆都会直接在露天燃烧。而就那几天,整个市区的空气污染会非常严重,天空灰蒙蒙的,几乎就是伸手不见五指。现在还没有空气污染指数一说,还没有pm2.5,但是林风可以断言,那几天的pm2.5绝对爆表。

既然自己本就是在种植无公害农作物,这四周的污染源都被林风给清空了,如果自己再去制造污染源,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么!对林风来说,多花点钱没什么,环境才更重要。关於环境这点,林风理解的很透。

财富,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但是财富从何而来?很简单,就是通过地球的物资而获得的,只不过用货币来代表。而地球的物资来自於何处?大自然。现在人类破坏大自然,其实就是在破坏自己的财富。只不过,这个破坏过程对地球来说,是很缓慢的,不是立刻就能看见的。但是一段岁月之后,大自然的破坏就会来惩罚人类。而如果孕育我们的大自然某一天已经无法再提供资源给我们,我们又哪来财富?

可惜,很多人不懂。所以,林风只能做好自身,并且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尽可能的改变更多的人。

这边疯狂的收割,很快就惊动了本欲离去的各地记者。这次他们兴冲冲而来,结果被一场大雨给将所有激情浇了个通透凉。最后也就草草的拍了几风铜像照后,就走人了。可正要走的时候,却听说林风投资的生态农庄,冒雨大面积收割即将成熟的农作物,这可是个奇怪的事情。

记者的本能告诉他们,这里面有玄机。所以,冒着细雨,众多记者赶到了生态农庄,看见了数百名正在收割农作物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