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四百九十七章 看的懂么?(1 / 2)

?

多名科学家摇头。

“老板,这是我们在地球上的推断,这都是基於地球上的条件,进行的一种估算。”身旁科学家解释,“但实际上来说,根据我们在月球上进行的测试,引力越大,物体重力加速度越快,但同时其空气阻力越大!同样一颗陨石,从地球上和月球上坠落。虽然地球的引力是月球六倍,但是空气阻力下,会降低引力带来的加速度,同时空气产生的剧烈摩抆燃烧,会使陨石更快的分解。而月球上,空气稀薄,几乎等同於真空环境,是没有任何空气阻力干扰的!”

林风点头。这一点,女娲也已经瞬间在她的世界里模拟了上千次。当然,目前来说,是假定月球的土壤密度和地球一样,在有空气和没空气的情况下,引力只有六分之一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差距不大。也就是说,一颗陨石以同样的速度坠落在地球和月球上,不考虑土壤密度的情况下,陨石坑的深度有出入,但是并不大。

这其中,空气阻力成为平衡双方差距的关键因素。

“那么关键因素是土壤吗?”林风询问。

众多科学家望向林风的眼神充满了知音的感觉。他们最怕的就是林风不能够明白他们的话。如果遇见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的老板,那就头疼了,那要解释许久。

尤其,事关重大的时候。

“我们这段时间,对土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根据陨石坑的深度来说,月球的密度应该是地球的2-3倍,而实际上我们检测出来的结果是月球土壤的平均密度是水的335倍,而地球土壤的平均密度是水的55倍!也就是说,地球的密度比月球的密度还要高!所能承受的冲击力应该更大!但是月球的陨石坑深度却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一旁科学家解释。

这合理么?林风不清楚。但是女娲却清楚这一切。论科学深度,或许女娲赶不上某一类的天才科学家。但是论博闻强记,一个女娲,顶地球上所有科学家总和。

都说‘记忆宫殿’,会将人类的记忆力强化到极限。但是你就算脑海里有10个记忆宫殿,也无法和‘女娲’相提并论。尤其人类想事情,最多以刹那来计算。

刹那是什么?按古代印度《僧只律》解释:一刹那即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叟,一日一昼为三十须叟。

照此计算:一须叟为48分锺,一罗预为114秒。一弹指为72秒,一瞬为036秒,一刹那为0018秒。一眨眼等於二十四刹那。

也就是说,人的念头最多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也就是千分之一秒。而女娲呢?是多少?

毫秒的下面一个单位是微秒,也就是一百万分之一秒。而微秒下面还有纳秒,则是10亿分之一秒。

如何理解?光在一纳秒的时间里,只能前进03米!对,就是光的速度,在这个单位里,也只能前进03米!当你的思维能够达到纳秒时,那么你就可以追上光了,甚至可以超越光。

女娲的‘量子计算机’,来自於‘google’的量子计算机,就是以纳秒为一个执行指令周期。当然,这还是没有量子计算的叠加,这要算上数据叠加,那就更为恐怖了。(普通电脑是2-4个纳秒为一个指令周期)

至於秒这个单位何来?。古希腊天文学家,包括希巴谷和托勒密,定义太阳日的24分之一为时。以六十进制细分时,使得秒是一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

最初的秒的概念,则是来自於一个太阳日的时间划分。但之后,随着时代进步,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则提出了,1米长的摆锺的锺摆,单摆一次的时间则是1秒。

这也是为何以前的摆锺都那么大的原因。因为它们的锺摆要有一米长,然后通过摆动来确定秒锺的时间,以此来达到精确度。

之所以后来锺摆越来越短,那就是科技进步了。不然,在17世纪那个年代,摆锺都那么大。小了,时间就不准确了。

到了后来,现代,随着原子锺的发明。秒则被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时间,则是最为精确的,绝不可能出现误差。

何为能阶?就是原子或原子核内,电子或核子所能存在的量子态。

何为跃迁?即量子力学体系状态发生跳跃式变化的过程。原子在光的照射下从高(低)能态跳到低(高)能态发射(吸收)光子的过程就是典型的量子跃迁。即使不受光的照射,处於激发态的原子在真空零场起伏的作用下,也能跃迁到较低能态而发射光子(自发辐射)。除了辐射过程之外,其他散射过程、衰变过程等也都属於量子跃迁。

而人类定义秒的时间,就是采用铯133原子的天然共振频率,这是目前来说,永恒不变的。自然也是最为精确的。

当然,绝对精确那是人类目前科技的水平,而不代表全宇宙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