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清官方严禁民间私自谈论并传播有关这场战争的消息,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清的百姓们,越来越感觉自家的军队,这一次很可能是打了一场败仗。
想要完全隐瞒住消息,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某些人眼中,受伤回来的清兵已经是值得羡慕的幸运者,因为还有更多的清兵,战死在了此次大明的土地上,再也没有回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往的战争结束后,最高兴的往往就是那些清兵的家属们,女真的勇士们,每次回来,都能给家中带来大量的牛羊牲畜,金银珠宝,以及一些健壮的男女奴隶,每次战争结束后的日子,对于家中有清兵的家庭来说,就好像是在过节。
然而此次与以往的几次战争截然不同,或是自家的儿郎永远地留在了大明的土地上,或是打开大门,结果迎来的是缺胳膊少腿的亲人,便是能全须全尾地回到家中的清兵,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而这次战争的奖赏,也迟迟没有下发。
清兵们的家属从三月等到四月,再从四月等到五月,六月,直到现在的七月,整整四个月过去了,然而依旧没有等来大清朝的奖赏。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失意,至少正白旗那一脉的人,如今日子过得还是十分滋润的,正白旗的旗主,睿亲王多尔衮,出于体恤下属的目的,自掏腰包拿出了一大笔钱,给属下的士卒们发了下去。
这使得多尔衮贤明宽厚的名声更盛。
此刻正是上午时分,是泰和轩酒楼一天中比较清闲的时刻,王喜坐在一楼柜台的后面,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时不时地和店里的小二说笑几声,他的心情很好。
前方真实的战况,他早就知道了,得知清兵被大人连番击败,死伤惨重,王喜的心中高兴的跟什么似的。
不远处的一桌客人,一面心思重重地喝着酒,一面交头接耳地低声谈论几句什么,虽然他们说话的声音很低,但是‘信’,“投降”,“勾结”这几个词依旧传入到了王喜的耳中。
王喜对此一脸的不在意,他甚至打了个哈欠。
街道上的行人突然乱了起来,闹哄哄的纷纷向道路的两旁开始躲避,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到近传了过来,这不知又是哪位大人物要出行了,王喜心中暗自想道,他的目光也便有意无意地向街道正中看去。
多铎坐在一辆黑色的四轮马车中,整个人都舒舒服服地靠在真皮沙发里,他紧紧抿着薄薄的嘴唇,目光阴鸷。
这辆马车也是在济南城的缴获,原主是德王朱由枢,乃是当初青州府临淄工坊生产出的最顶配马车,此刻马车的四面玻璃窗全部打开,顶上的玻璃天窗也已开启,明媚的阳光照射在车厢里,照耀在年轻而又强壮的豫亲王身上,路边的百姓们用羡慕而又崇拜的目光看着马车,看着马车里的多铎。
随着马车的前进,车厢也在不断慢地摇晃,多铎的目光随意地浏览着街景,突然,‘泰和轩’三个字映入了他的眼帘,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柜台后面那个一脸谦和的年轻掌柜。
两人的目光甫一接触,年轻掌柜便谦卑地低下了头,多铎扫了他一眼,并未在意。
今日的多铎,心情有些烦闷,严格来说,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不太好。
清兵返回辽东之后,多尔衮把多铎私自留下来的银子分成四份,三兄弟一人一份,还有一份,被多尔衮秘密地送给了满清四大亲王之一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虽然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他与努尔哈赤的这些儿子们关系都很好,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他便是执掌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便是皇太极对也一向是礼遇有加,在满清贵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多尔衮将银子送给济尔哈朗,也无非是看中了他的地位,想要拉拢他,济尔哈朗当时也是很欣喜地收下了。
多铎护送回的那五十万两黄金白银,则如数上交,其间皇太极也曾询问多铎,当时索海交给多铎的是百万两金银,为何只带了五十万返回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