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换了别人,或许便会在此时,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分辩,推卸责任。
找借口,洪承畴自己也能找到,但是他不想找,也不想为自己做任何辩解。
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和这些年来养成的修养,不允许他这么做。
大丈夫应行的正,坐得直,俯仰无愧于天地间,推诿责任,那是小人所为,洪承畴不屑为之。
但是此次战争,终究还有很多他不能决定的因素,导致他功败垂成。
兵部武库供应的劣质兵器,直接导致了首战占尽优势,却被敌军逼平,以及次战的惨败收场;
手下八大总兵,各有心思,大部分人只想着自己那一个小团体的利益,却丝毫不考虑整个朝廷的大利益;
皇上不懂军事,却又总喜欢在紫禁城,凭借自己的想当然,凭借自己的小聪明,频频对前线将士指手画脚,恨不得手把手亲自教自己怎么去打仗;
兵部尚书不懂兵,也不知兵,只知道一个劲地催促自己速战速决;
委任自己为帅后,皇上又派来了两名文官,名为监军,实则掣肘,监军张若麟处处与自己针锋相对,拉帮结派对抗自己,这也变相助长了军中分崩离析的风气;
王朴,吴三桂等总兵拥兵自重,俨然唐代的藩镇一般,所在部队更是如同一个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除了他们自己,谁也调遣不动他们手下的将士;
名为大军统帅,自己的命令却不能令行禁止,想要决一死战,手下各总兵却都想着突围逃命,而最悲哀的是,自己这个最高统帅,到最后还不得不向他们妥协,遵照他们的心意去突围;
号令不一,指挥不灵……;
还有……,如此等等。
洪承畴觉得自己,是真的累了。
或许被皇上贬为庶民,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知为何,此时此刻,洪承畴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
洪氏虽然是福建一带的名门望族,但父亲早死,家境贫寒,寡母独自一人将他抚养大,含辛茹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原本是大家闺秀的母亲,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而他也不负母亲所望,从小便是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从一贫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位,成为大明王朝中少数的几个重臣之一,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自己曾经付出过怎样艰辛和不足为外人道的努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事到如今,曾经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无限风光,也即将要离自己而去了。
此次突围后,便是能成功返回宁远,只怕皇上贬斥自己的折子,也该到了。
却不知是谁来接手这个烂摊子。
然而,现在并不是感伤的时候,突围尚未成功,自己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想到这里,闭目沉思的洪承畴,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大步流星般走向帐门,随手掀开门帘,走了出去。
营寨内,依然是一副井然有序的样子,营寨内一片安静,这让洪承畴惶恐的心里,稍稍感到了一丝安慰。
刚才军议的时候,洪承畴已经提醒过手下众将,今夜突围之事,一定要严格保密,万万不能被清军看出己方的意图,要做出一副手中有粮,准备长期坚守的样子,以迷惑满清,提高突围的成功率。
现在看来,起码是自己面前的这个营寨,做的还是不错的,一脸警惕的士卒们依旧手持武器,在营寨各处和外面,来往巡逻,不远处,明军侦骑依旧在营寨周围,游弋梭巡,忙着警戒和放哨。
从外面看明军营寨,和以往一样,并没有什么异常。
然而在各个营帐里面,却有着大量的士卒,正在忙碌地为夜晚的突围而准备着,打包行李,毁掉将要丢弃的兵械,以免被清军得到再利用,让战马吃饱喝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夜战等等。
到处都是一副外松内紧的情形,这让洪承畴心中十分欣慰。
到底是自己带出来的兵,倒也不愧九边精锐之名。
不放心的洪承畴又策马亲自前去各个营寨一一检查,当他确定并无疏漏之处后,方才再度精疲力尽地回到了自己的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