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 / 2)

妖刀记 默默猴 11408 字 10天前

第百甘四折 明珂胜雪,朱紫交竞

毒烟转眼即至,二人没能犹豫太久,分褪靴袜系於腰间,双双跃入水中。

地下伏流果如耿照所料,表面平静,水下却是暗潮汹涌,再加上冰寒刺骨,远非圣藻池可比,两人“扑通!”没入深流,浑身激灵灵地一颤,随即被强大的水流推入地底河道。

耿照这一看虽是行险,却不是盲目的豪赌。

他幼时在龙口村听老人说过,伏流也者,乃暗河潜入地下的河段。大凡河道越近出口,河面越宽,而流速越缓,这条地下暗河表面平静而水下汹涌,代表尽头非是暗湖一类的死地;以莲觉寺之高,运气好的话,或有机会自平地涌出。

两人载浮载沉,只觉水流快得惊人,不过眨眼工夫,已难划动手脚泅泳,身不由己被一路推送,忽见前方波光邻粼,水面映出闪烁不定的辉芒,按说是出口近了。

耿照在激涌的白浪间奋力抬头,却什么也看不清,举目一片苍蓝,挂着几点明明灭灭的萤耀——他突然明白过来,发现自己忽略了另一种可能。

伏流可能迳入地底,以泉水的形式自地面涌出,根本没什么出口,死路一条;也可能流向更深的地底空间,形成贮水的暗湖;沿山流出地表成为明河,当然也不无可能;当然亦有极低极低的机会,水流会冲破岩盘结构的脆弱处,自峭壁—涌而出……

这条伏流的尽头,是一座瀑布!

不及回头警告,两人已被怒流冲出岩道,混着溃雪般的白沫凌空飞越,连喊叫都被轰隆水声吞没,犹如两丸乌铅,不断挥动四肢却无法稍止坠势,就这么在空中划了个大弧,跌进水雾叠涌的潭子里。

耿照沉入谭底,潭水骨碌碌地涌进口鼻,瞬间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沟通,踝间如绑铅锤,持续将他往水底拖,似无尽处。

拜池溺所赐,他一入水便摒住呼吸,仗胸中真气维系生机,顺势笔直下沉,不浪费丝毫力气。碧火功感应水流,耿照蓦觉那股下拖的力量略减,一拧腰自漩流侧面钻出,抬头往光照处浮去,“泼喇!”冲出水面,奋力泅至潭边,趴在石上大口大口喘气。

好不容易缓过气,回头欲寻伊人芳踪,见瀑布水潭的模样,不由一征。

伏流果然是从山壁上涌出,积成一片小湖般的水潭,潭中竖着七根长短不一的雪白柱子,柱径少则四、五尺,约如两名成年人双手全抱,通体雕满古朴怪异的花纹,既像飞鸟又似鬼面,图样均由规则对称的横竖线条构成,仅在转折处形成一弯圆角。

近水处的阴刻纹里填满浓绿苔痕,该是此地阴湿,最适苔浒生长;柱体被飞瀑溅起的水花经年冼沐,却无一丝脏污,莹润如玉、雪白耀眼,在月下闪闪发光, 堪称“巧夺天工”。

耿照在执敬司待的时间虽不长,没少见了好东西,一眼便认出石柱材质乃上佳白玉。白玉非玉,与大理石、石钟乳等是一类,经火山熔岩侵入,历时千万年方能形成,十分难得。石中含有闪亮的细碎结晶,於阳光下耀然生辉,洁白常新, 故称“白玉”。

东海自古好白玉。

传说龙皇玄鳞统治东海时,以白玉砌建行宫,长宽备三百丈,这还只是一殿的规模。其居城名日“接天”,整座宫城均由黄金、白玉、象牙建成,是天佛送给玄鳞的礼物。

《玉螭本纪》记载:玄鳞为试天佛之能,指着一座宫殿,对天佛使者道:“此为新城蓝图,至少要放大三倍,堪为帝居。天佛大能,可否为我完成?”事实上,这座“望星殿”乃玄鳞命工匠采集直径四尺以上的青龙木为椽柱,费时十年才竣工。

再盖一座三倍大的新殿,怕将动摇国本,纵使是君临东海的龙皇,也不能如此挥霍。

使者却道:“九为数极。龙皇既是天下至高,不如增建九倍。”玄鳞心中骇异,面上不露声色,冷冷道:“如此甚好。不知完成此城,需时多久?”

使者笑答:“较龙皇心中所想,再短一日。若有相违,龙皇可取我性命。”玄鳞与使者缔约,回头却命人将采集的巨木一把火烧了。休说九倍,天佛便要盖一座同等的殿宇,也得花上偌大时间心血,才能自南方采运堪用的柱木;届时随口说个时日,如“一天”之类,那口出狂言的使者必死无疑。

满怀恶意的龙皇含笑入眠,翌日却在宫人的奔走骚动中惊醒。一座回映着朝阳的雪白宫城矗立在望星殿旁,规模岂止九倍?龙皇倾力建造的殿宇与之相比,寒碜得像是一幢小木屋。

玄鳞的心计不能说是不成功。为避免受“一天”这种答案挤兑,天佛只得在一昼夜间竣工,且因径长四尺的蘖木无法任意取得,整座宫城未用一根木柱,全由白玉砌成——虽说像萧谏纸这样大儒,莫不据此驳《玉螭本纪》、《潜翔宝典》之伪谬,连央土教团都斥为无稽,但这个不日即成的“不园城”桥段依旧广受老百姓的喜爱,千年来流传不休,衍出无数版本。

古帝皇对白玉情有独锺,但玉螭本纪所述之“映日满城霜”奇景,始终缺乏可信的依凭。无论支持或驳斥远古东海存有一处“神人并世”的奇幻疆域、其中英杰多能移山倒海不日即城的任一方,都找不到案牍外的论据或反证。

不止玄鳞的“接天宫城”片瓦不存,玉螭朝后的几个王朝,乃至三宗共治时期,都未遗下以白玉为主构的大型建筑。东海虽有零星矿脉,产量尚不足以支应所需,如流影城内大片大片的白玉雕栏,石料多购自央土乃至更遥远的西北边陲。这些矿区的质量在时人看来,无不远胜东海。

要是他们看到这七根尘立池中的巨大雕柱,恐怕要改变想法了。

耿照却无心细辨玉柱有无拼接、是否为整块原石雕就、 石面肌理斑痕几何云云,啪啪啪地涉水起身,扬声大叫:“红儿——红儿——”见潭上平波一片,除了轰隆直落的飞流激浊如浪,周围皆无动静,哪里有玉人芳踪?喊得急了,一把除去上身单衣,又跃入水中寻找,依旧杳如黄鹤。

那七根柱子离瀑布甚远,断不致撞上,况且染红霞若误撞礁石玉柱,潭面必见血渍屍块;即使被水草缠住,以潭水之清澈,下潜时亦当望见。

他绕着水潭游了几匝,甚至冒险钻到瀑布正下方,於骨碌激涌的大把气泡与漩流之间来回找寻,精疲力掲,差点又被卷入潭底。

忽想起还有一处未寻,仰出水面深呼吸一口,潜入潭底水流稍弱处,一口气钻到了瀑布的后方,果然见得一处巨大的岩洞,染红霞挣脱了吃饱水的沉重外衫, 如一条光裸的美人鱼,攀着岸边凸岩剧喘,湿发犹如丰茂的大把海藻,披覆在挂满水珠的莹白玉背上;两条长腿大半浸在水里,只两座雪峰似的翘臀浮出水面,隐约见得股间乌黑窍细的水草不住飘荡,说不出的诱人。

耿照赶紧将她拉上岩洞,盘腿搂在怀里,运功为她驱除寒气。

原来两人一前一后落水,耿照因有前事,经验十足,直到深水处坠势略缓,才趁机从漩涡中脱身;染红霞却无这等运气,一路被卷到了潭底,仗着绝佳的水性与意志力死命冲出卷流,恰恰游到了瀑布背面,脱力趴倒在水岸边。

此地已无圣藻可食,碧火神功、鼎天剑脉虽是绝世的机遇,却非无尽神能。耿照精疲力竭,休说带着染红霞,独自一人也游不出瀑布,拥着玉人倚壁歇息,不觉沉沉睡去。

苏醒时天已大亮,阳光映入瀑布,却无法尽透水帘,宛若无数发光的水精珠子被挡在雾墙外,光线欲穿不穿,一道淡细辉芒笔直射入洞窟,令人不觉有光,却堪能视物。

染红霞没受什么伤,纯是气力耗掲,经过大半夜的沉眠,精神已复。瀑布后的洞窟十分宽阔,高逾三丈,两壁乃至头顶的穹窿打磨得异常光滑,若非就在峭壁之下,两人几乎以为是什么青石砖砌就的内室一类,即使是人造之物,也罕见如此光滑的石面。

“这……这是怎么弄的?”她抚着光可监人的石壁喃喃道:“我房里的铜镜,只怕没这墙面照得清楚。研磨到这般境地,要累死多少石匠雕工?”

洞窟内光照有限,仍映出她一身雪肌,曲线凹凸有致。染红霞自己都看得脸红起来,回臂环住坚挺双峰,另一手却掩住腿心,殊不知此举看在男儿眼中,更加诱人,如非要保留体力游出,怕要将她按倒在地,好生针砭一回。

耿照别过头去,稍稍抑下粗浓的呼吸,将注意力转到洞窟壁上。诚如染红霞所说,这样的光滑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极为耗工。要将偌大的岩窟四壁悉数打磨,怕连皇帝陵寝都无这般闲心。况且石壁上全无雕镂,有这等研磨抛光的工夫,不如雕花漆彩,岂非更添华美?

除非……这般平滑如镜,正是建造之人的目的——思忖之间,染红霞赤裸的长腿交错,踮着玉足往洞中行去,咬唇笑道:“走!咱们瞧瞧,里头有什么玄虚。”耿照阻之不及,略一思索,赶紧追上前去与她并肩。染红霞俏脸晕红,小手一翻, 悄悄握住了他的手,柔腻滑软的掌心热烘烘的,一如她娇美动人的脸庞。

洞窟中气息流通,没有什么兽臭。地面亦都整平,无有崎岖,打磨得恰到好处,不似青石砖滑溜冰冷,反而有着微妙的粗砾,赤脚踏行毫无刮刺,极为舒适,拿捏又比镜壁更难。

耿照判断洞中并无野兽栖息,此间的设计是为了让人便於使用,连步道的触感都考虑周详,没有埋设机关的必要,这才由着染红霞深入探险。奇妙的是:两人走进三四丈深,壁上并无长明灯一类的设施,连放置火炬的铁架亦付之阙如,洞内却始终有光。

他以手抚壁,发现每隔一段,壁面角度便有微妙的变化,赫然发现看似平滑的洞壁穹顶,其实是由无数的曲折平面构成,非是一贯平整到底。 “阳光经瀑布照入,再由石壁交互映射,折入洞窟深处。”他比划着对染红霞说明。

“就像铜镜那样?”她露出佩服的表情,宛若小女孩见了什么新奇玩意。

“对。”耿照喟然道:“红儿,设计这个石窟的前辈,非是闲得发慌才精研石壁的。接引日光深入洞窟,毋须烛照,实是了不起的发明啊!”

洞窟尽处是一座地宫,大小形状与圣藻池相若,穹顶、环壁无不精研出各种的曲面,置身其中不觉有光,却无一处不明,蔚为奇观。中央矗了座三层祭坛,全由白玉雕成,纹饰古拙,与水潭七柱相类,应是出於一时一地。

坛上有块半人多高的巨大水精,外壳光洁,已无共生之岩脉,晶柱角面却不若寻常水精直锐,反有些圆润之感,倒像逐渐消融的冰块。会有这般联想,盖因水精内并非纯净透明,而是布满烟痕似的丝丝霜白,虽无加工痕迹,总觉不是天然之物。

水精顶端一枚狭长的六角凹孔,长约四寸、宽约一寸,就看凹孔往里瞧,深度应在三尺之间。怪的是水精状似透明,从外头却看不出中心有一道扁长凹孔,令人十分困惑。

耿照见凹孔的形状大小分外眼熟,却想不起在哪里看过,忽听染红霞叫唤:“你瞧!”顺她指尖望去,赫见壁上刻着几行大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过,江湖秋水多。死生纵有命,来去本无求。别日还相访,新醅且一杯。”旁边一行小字:“先饮於此,望君勿怪。僧五阴绝笔。”字迹苍劲,宛若剑痕,明明深入壁中盈寸,转折却无丝毫凝滞,彷佛刻划者非於石上,而是面粉灰土一类。

凝目细瞧,石壁下果然覆着一只半朽的木碗,外廓依稀可辨,怕一碰便要化为飞灰。

染红霞怔望着壁上题字,不自觉地走上前,窍秀的食指虚提,忘情比划起来。

自非水月停轩二掌院有临帖的雅好,而是这石刻字里行间剑气纵横,一钩一捺胜似龙蛇,矫矫灵动、狂气逼人,直要破壁飞去,在她眼里实无异於剑谱,每多沉浸片刻都有不同的领会。

耿照不敢打扰,陪她站了大半时辰,染红霞才如梦初醒,浑不知已过如许辰光,轻叹一声,指尖按进“杯”字最末一点,喃喃自语: “这字……不是剑尖刻的,他用的是指力。这般气势纵横、决绝无悔的剑法,配上刻石如泥的绝顶修为,却要如何抵挡?”

耿照不懂“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的书画布局,也看得出这幅字是一笔书就,其间毫无停顿,才能写出这般怒涛洪流般的气壮之势,不禁点头。

“是啊,这位五阴大师的武功,简直是骇人听闻了。只可惜我见识浅薄,未曾听过佛门中有这么一位高人,不知他过往事蹟,否则缅怀前贤,当有更多收获。 ”

染红霞也未曾听闻过这号人物,蹙眉片刻不再伤神,继续往洞深处行去。

谁知越往内走,越是怵目惊心。地面壁间剑痕掌印交错,似发生过激烈打斗,处处遗有乌渍,却未留下残断的兵刃。交手双方修为惊人,造成的破坏也十分恐怖,但所有狼借到洞底的平墙前戛然而止,墙上既未染血,也无刀斫剑刺的痕迹,与沿途的激烈景象格格不入,分外突兀。

耿照轻叩墙面,仔细观察平墙与洞壁的交界,从墙底抽出一片腐朽的袍角,脏污腐败的布片上依稀辨得些许绣线,却是僧袍所用,“这片不是墙,该是一处巨大的石门。”他抱臂沉吟着,对染红霞说明心中的推想:“五阴大师与对手缠斗,好不容易将对手逼入这门后密室,便迫不及待将石门放落,其间不容一发,才压住这月袍角。”以那剑僧五阴的修为,若非对手与他旗鼓相当,无论是同归於尽,抑或诱敌入瓮,断不致被机关石门压住衣袍,可见当时之危急狼狈,已顾不上绝顶高手的气度风范。

两人将地宫前后搜了个遍,五阴大师却未再留下只字片语。耿照直觉开门的机关或与祭坛上那怪异的菸丝水精有关,然而东掀掀、西按按,忙活半天,石门仍旧动也不动,这才断念与染红霞离开圆宫,游出了瀑布。

染红霞见潭上耸立的七根白玉石柱,於日下莹然生辉,亦赞叹不已,端详片刻,忽道:“我觉得这白玉柱顶,该是有其他物事的。玉柱不过是底托而已,非是前人建造的本意。”

耿照咋夜匆匆一瞥,并未细思,经她一提,颇觉有几分道理。

这七根柱子当中,三根有明显的断裂,耿照潜入潭中时,似见得有大块白玉沉底,应是部分圮柱;另外三根虽未断折,其上却是光秃一片,柱顶有零星破损,像被硬撬下什么镶嵌的饰件。

而最高的一根,同时也最靠近瀑布,兴许接近不易,保留最为完整;被飞瀑日以继夜泼溅,侵蚀格外严重,倒有大半爬满绿痕。耿照本以为柱顶的墨渍是爬藤一类,仔细观察,才发现是锈触严重的铜绿。

这么一来,红儿的猜测便说得通了。

玉柱顶端本有铜座,安置雕像之类的物事。上好的白玉相当耐久,便是放上千百年,也不致自行折断,恐怕是有人觊觎柱顶珍宝,才从中破坏白玉柱。

水谭边有幢破旧的茅顶房子,不过两丈见方,一眼便能看穿门户,夯土为墙、 编蔺为牖,里外多见黄油竹横陈垂落,不知是简陋的家俱抑或篱笆窗格,总之已难辩原貌,是货真价实的“年久失修”。

屋子前后树木生长茂盛,渐渐侵入人居,在丰沛的水气滋润下,连翠绿的爬藤都长得特别好,顺着树盖枝桠垂覆茅顶,张牙舞爪缠作一处。若非如此,茅草房顶早已烂光塌陷,远看更不易辨出屋舍形状。

耿照以为是五阴大师修行的草庐,推开爬墙虎纠结的竹门,才发现其中并无经书一类的物事。“除非五阴大师当过打杂小厮,”染红霞指着屋墙一角,笑道:“这儿应该不是他老人家的居所。阿弥陀佛!”

夯土墙上挂看一袭爬满蛛网霉斑的玄色短褐,看得出是仆役式样。这样的装束连青年男子穿上身都不宜,通常是侍僮所着。这屋子住的非是大师本人,而是服侍他的僮儿。

但五阴大师已死於洞窟密室,服侍他的侍僮又到了哪里,如今安在哉?

既见屋舍,代表附近可能有人,染红霞纵使胆大,也不愿再赤身露体,勉强披上耿照的外衫,腰间以带子束起,裹出结实紧致的蛇腰。男子袍服宽大,毕竟不能尽掩曲线,套着红动靴的一双裸腿在衩间若隐若现,襟里雪乳都挤出一条深沟,依旧无法将整个胸口遮住,峰壑并现,更教人难以移目。

这还不是最恼人的。

耿照身量与她相近,但男儿肩膊较女子为宽,一会袍襟,肩上缝线都快落到她上臂间,袖管垂过指尖三寸余,布料吃水更沉,两只肥大的袍袖往地面滑坠, 襟口如剥柚一般向两边开,露出大半颗雪白乳球,只差没插上“欢迎采撷”的草标,便要卖得断市。

比之一丝不挂,这种半遮半掩的奇装异服又是另一种眼福。

耿照得了便宜,不敢真笑出声,兀自抱臂扭头,苦苦忍耐。

染红霞一咬银牙,撕下袍镧权充系带,把袍袖卷至肩头,用带子缚起,如此不但裸露出欺霜赛雪的莹润藕臂,胸前也被勒出清晰的乳峰形状,遑论撕去半截的下摆,长度只到膝上两寸,行动间大腿一览无疑,令人血脉贲张。

“这下连打架也不怕了。”她满意地活动裸臂,肩膊一转,乳峰上下弹撞。由正面看来,衣中彷佛有两颗弹性绝佳的乳球彼此挤溢滑动,轮廓鲜活。幸好染红霞自己瞧不见,否则宁可换穿霉烂的短褐,也休想教她以这身野媚的打扮示人。

两人出了茅屋,一边寻路,顺便摸凊所在。此地四面都是峭壁,乃一处洼谷,大致的地形一望即知。谷中地形平缓,原有的道路都被藤蔓树丛侵占,饶是如此,由水潭走到山谷另一侧,日犹未中,推估不超过两个时辰。

距水潭约莫盏茶的路程,留有大片白玉高台,如殿宇基座,其上空空如也,既无屋墙,也无梁柱,就是白玉砌成的宏伟础石而已。环绕高台外围则有三座房舍,石墙楹柱,甚具规摸,非是潭边的穷土茅屋可比。屋舍形式古朴,虽不似石柱的雕饰洋溢着洪荒原始之感,亦知年代久远,或逾百年。

石屋虽古,木制门扉却明显是后造之物,腐朽的程度也不过几十年间,门上无环钉之设,就是削木适框、因陋就简,勉强遮挡风雨而已,与石屋的严谨坚固全不相称。

第一间石屋前竖了根木桩,削平的一面刻着“无生道场”四字,像极洞中五阴大师的手笔,却多了股杀伐戾气。耿、染二人俱研刀剑,猛见桩上刻字,心头“突”的一跳,不觉移手腰畔,才想起未携兵刃,额际微微渗汗,相顾无言。

片刻耿照定了定神,推开摇摇欲坠的半朽门扉,率先跨入石屋内。

此间果是五阴大师修行之所在。布满厚厚尘灰蛛网的屋内,随处可见蒲团、袈裟等僧侣常物,架上堆满经卷。耿照以为是佛典,拿起一本吹开积尘,信手翻阅,见书页上以熟悉的遒劲字迹写着:“……七月初五。悲田吾友忆女成狂,始信宝刀生肌活血,威能绝大,必可活死人,肉白骨。殊不知慰生侄女躯壳之不腐,容色如生,已是宝刀奇能之极;乳香没药亦不坏肉身,彼可作不死药乎?嗔痴害人,眛乎灵智,莫甚於此。”

“这是……”染红霞凑近略读,凛然道:“五阴大师的手札!”

耿照点点头,阖起书页,双手捧过头顶,虔诚祝祷:“我二人误入险地,望大师有灵,指点生路,非有意窥探私隐,冒犯之处,大师莫怪。札记中若有大师未竟之心愿,不违侠义道、不干天理者,待我等离开此地,必定尽力为大师完成。”染红霞闭目合什,低声道:“自当如此。”

适才看着的那页,不知怎的一下竟找不着,耿照逐页翻去,忽见一页写道:“为引宝刀之能,悲田吾友多造杀孽,谷外十里内几无人家。端溪张姓樵子育有一女,年方十四,与慰生侄女近似。劝喻再三,令其早避,莫……”那“莫”字的最后一点忽然破开,彷佛执笔之人用力一顿,绽墨如迸血,秃笔几乎戳穿纸页。

隔行的墨色明显不同,落笔多是干皴,字迹渌草:“……冲矣!一家五口,无一存活,悔之晚矣!莫非世有定数,吾友自阎王手下活人无算,今系还乎?若是,吾杀人盈百,满手血腥,独救不还一人耶?悠悠苍天,曷此其极!我欲放落殊境石,封闭三绝谷,唯念白骨陷坑之奇,不应绝於我辈,沉吟反复,犹不能决。”

染红霞小声诵念,不觉皱眉。“看来五阴大师有位医术高超的好友,为救女儿走火入魔,杀害许多百姓。这里反复提到‘宝刀之能’,难道谷里本有一柄救人的刀?既要救女,又何须杀人?”

耿照心念一动,蓦然省觉,诸般线索自行贯串起来,所有的疑惑都有了头绪;未及放下札记,急道:“糟糕!咱们快去瞧瞧!”不由分说,拉着染红霞便往外跑。

染红霞被拖着一路狂奔,冲过毗邻的第二间石屋,瞥见门霉上悬了块大匾——说是匾额,其实只是将粗木剖作两截,削去圆背,并排钉起,耝略制成的一块大木排——上书“救活斋”三个大字。

乌浓的墨色深深吃进了木纹肌理,即使表面凋朽严重,题字之出入收放、俯仰向背,依旧顾盼生姿,落笔之人竟写得一手沈着飞翥的上佳翰墨,与五阴大师那出自草莽、全不讲章法,戻气逼人的森寒剑字绝不相同。染红霞暗忖:“这该是那位忆女成狂的‘悲田吾友’了。救活斋、救活斋,医术通神,又如此宝爱女儿的一副心肠,怎就成了滥杀无辜之人?”见屋门被铁链锁死,院墙中隐约飘出一缕异臭,既似屍腐,又有几分血腥味,混合药气,令人作呕。也不知是不是先入为主,同样的蓝天白云下,但觉这铁锁圏牢的“救活斋”上罩着一圏黑气,其中阴风怒嚎,似有无数冤魂交代,说不出的恐怖。

第三间石屋相距甚远,不在耿照的必经路上,屋前无桩无匾,不知其主。两人越过了大片的荒烟蔓草,来到谷中另一侧的峭壁下,耿照喘息未定,仰头一瞧,忽然一跤坐倒,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染红霞望着眼前巨大的石门怔怔发呆,半晌伸手欲抚,又觉半点也不真实,玉指始终按之不落,虚悬在诡异的斜纹石肌上。

那是一座高逾三丈、宽约两丈的石门,像在峭壁挖出这般尺寸的凹槽,然后再打磨平整似的。石门非如瀑布圆宫的内壁般、光滑如镜的一片,而是由宽约两尺的石条斜向交错,宛若一面巨大的竹蓆嵌於峭壁,石条与石条的拼接处连片薄钢都塞不进,只见其缝,却几乎摸不出它的存在。

染红霞未见过这样的工艺风格,怪异到几乎不像存於此世之物——哪有石匠会制成这般诡物?拥有拼嵌不容一发的绝艺,何不刻龙镌凤、雕錾栩栩如生的壮阔浮雕,而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单调的斜纹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