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抄家勳贵(1 / 2)

崇祯粗略的估算了一番最近的助饷,自己五十多万两,太监们三十多万两,大臣们二十多万两,勳贵们三十多万两,前前后后加起来有接近一百五十两,勉强够辽东两个月的开销。

想要辽东战事稳定有保障,这助饷的力度不仅不能减少,相反的还要加强,甚至要面对百姓助饷,无论如何,辽东此战,不能败!

数日后,崇祯再度颁布圣旨,催促皇亲国戚和勳贵大臣们继续助饷,以三万两为上等,民间如有愿意助饷者,可到户部捐资。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平民老者来到了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

《皇明时报》编辑部当即采访了这位花甲老人,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养老钱捐了出来。

这位老人老泪纵横,道:辽东战事若败,天下将会再次动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眼下时局艰难,作为大明的百姓,理应为这个国家尽一份绵薄之意,希望此战后大明能天下太平,再无战事......

“好一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文华殿中,崇祯拿着报纸喝彩道:“连一介布衣都知道这个道理,身为国丈的周奎却不懂!我大明要是完了,他周家的万贯家财又能保住多久?”

“这帮勳贵和朝臣们都是,一群鼠目寸光之辈!”

崇祯放下报纸,高声道:“宣旨,赐这位老者锦衣卫千户之职,世袭罔替!”

.......

圣旨下达后,民间的助饷之风倒是活跃了,但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这,依旧找各种理由搪塞,就是没钱。

很多人把自己房子上的砖瓦弄得歪歪扭扭乱七八糟,屋内值钱的东西一律私藏起来然后在自家府邸门口贴着房产贱卖。

周奎和皇亲们开始穿着最破旧的衣服上朝,由以前乘坐轿子改为步行上朝。

大明的财富九成掌握在勳贵、士绅、地主手中,寻常平民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就算有心助饷,也是无力支援。

一些商人们见那捐款的老头封官了,也捐了一些,结果什么都没看到,商人大都逐利,后面的商人自然不肯出钱。

拿官职爵位出来卖,这种事情崇祯绝对是做不出的,这口子一开,将来就不得了了,整个大明的官场将会更烂,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勳贵们见百官哭穷的成效甚好,也跟着如法炮制的哭穷,其中表现最为夸张的便是武清侯李国瑞。

李国瑞的祖上是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李伟,也就是万历他妈李太后的亲爹。

李伟的经历和周奎相似,周奎是老中医加算命出身,李伟是泥瓦匠出身,李伟的闺女李太后起初只是裕王的侍妾,因为生了儿子,地位才得以提升。

裕王当了皇帝后,李伟被封为武清伯,一家鸡犬升天,隆庆皇帝挂掉后,李伟的外孙登基了,也就是万历皇帝,李伟又被封为武清侯。

武清侯仗着女儿李太后,做些狗仗人势之事,欺压百姓,勾结奸佞,陷害忠良,祸国殃民,什么事情都干过。

张居正搞改革,他一个劲的反对使绊子,险些把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搞黄了,幸亏李太后插手,才让改革继续下去。

为了赚黑心钱,武清侯还把长城守军定制的冬装棉袄搞成了次品货,导致戚继光管辖的蓟镇十九名军士冻死,戚继光上报朝廷后,武清侯李伟仅仅被罚俸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