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铛!
寂静的青石小巷中,兀自响起一阵响亮的锣声。
远远的,一个拿着锣鼓和梆子的打更人走了进来,嘴里还不住地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喊罢,又在锣鼓上敲了几下。
他是负责此处的打更人,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头,粗布麻衣、腰身佝偻、一看就是穷苦之人。
不过,身子骨倒是很伶俐,两腿腾挪之间就要穿过不甚长的小巷。
然而就在这时,不速之客的到来让他停下了脚步。
锁链互相碰撞的骇人声响在小巷里回荡,一团诡异的迷雾将月亮和星星的光芒掩盖,平日里最喜鸣叫的昆虫此时也变的异常安静。
察觉到不对劲的打更人迅速回头,并将手中的写有二字的灯笼举起。
眯眼望去,在不远处地黑暗中,一个影影绰绰地高大黑影正在缓缓靠近。
“谁啊!”
“高二,是你吗?”
那黑影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向前走着。
“谁啊,快回话,不然我可喊人了!”老头有些害怕,脸上却不动声色地慢慢向后退着。
钱塘县有妖怪的传说由来已久,不会这么倒霉让他给碰上了吧。
正当他考虑要不要逃跑时,却听那黑影终於回话道:“老丈莫怕,我是人,不是妖。”
借助灯笼黄色的亮光,打更人这才看清来者的样貌。
此人身高巨大,不似凡人,一身绸缎大氅,像个遮奢人家的公子。
可两肩处又有如同铠甲一样向上翘起的护肩。
腰间系一条纯白色粗大麻绳,上面挂着一只非金非玉、似金似玉的小巧铃铛。
仔细看去,那铃铛还在散发着幽幽的紫色微光。
望着这奇奇怪怪、不伦不类的打扮,老汉暗自怎舌。
难道是番邦人士?
这怎么看,也不像个人啊?
於是,晃了晃手里的灯笼,光影交错之间,那人身后的影子也跟着一起摇晃。
打更老汉这才放下心来,有影子在,那应该就是个活人吧。
一想到这儿他顿时胆大起来,忍不住埋怨道:“你个不省事的后生,差点把老汉我吓出个好歹来!”
那人听后,便立刻作揖道:“无意惊扰老丈,我先在这里赔个不是。”
“小生本是外地人士,前来钱塘县是为拜会一个朋友,只因对此地不甚熟悉,这才不小心迷了路。”
“酸了吧唧说什么呢?”老汉嘟囔了一声便没了下文。
不过他到底是好心,接着开口问道:“我对这里还算了解,不知你要找的是哪户人家,要是近的话,老汉可以送你去。”
“那真是谢谢老丈。”那人又是拱手作揖道:“我要找那人姓许名仙,字汉文,家中还有个姐夫叫李公甫,是钱塘县的铺头。”
“不知您可知...”
“嗨,我当时谁呢,原来是许先生。”老汉打断了他,抚须一笑:“你往这儿看!”
只见,打更人将手中灯笼向上一举,照亮了旁边一户人家的匾额。
上面赫然写道!
那人抬头一看,口中惊叹道:“哎呀呀,兜兜转转走了一圈,没想到它就在我眼皮子底下。”
“真是羞煞我也!”
“什么乱七八糟的。”老汉实在不想和这不伦不类的酸儒多待,便赶紧道:“你自去敲门,我这便就走了。”
“多谢老丈出手相助,改日定登门拜谢!”那人又行了一礼,酸腐之气尽显无疑。
“倒是个有礼的公子,可惜两颊无肉,是个短命相。”
老汉不想和他说话,便直接转身离开,嘴里还不忘继续喊道: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铛——铛铛!
结果刚敲完手里的锣,老汉就觉身后突然没了声音。
猛地一回头,却发觉小巷里空空荡荡只剩他一人。
“妈呀,真的有鬼!”
老汉怪叫一声,旋即扔掉手里的锣鼓和梆子,提着灯笼拔腿就跑。
回家后大病一场,足足躺了三月才下了床。
而这边的陆吾,则早已揣着宽大的袖子,走进了这户闻名遐迩的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