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将至,李权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正准备带队出发。踏出门的一刻,感觉一道冷风从耳边擦过,回头一看,身边房梁上一柄小巧的匕首静静的插着,匕首上的信很快吸引了李权的注意。
李权猫着身子再房檐下看了两眼,,除了沉沉的夜幕什么都没有。
这里可是丘陵城,是谁能在这么多守军的眼皮下神不知鬼不觉地送信?
带着疑惑,李权去下匕首重回屋中。
“李郎救我!求援信一事,圣后追责,欲将我军法处置。五日后行刑,柔儿命悬一线,悔不与李郎离去,四下无人相助,只有求李郎设法救我!”
信中内容极少,却让李权脸色大变,几乎就要转身冲出去。
李权自己都很奇怪,也不知什么时候,上官柔儿在自己心中变得这么重要了?
李权甩了甩头,强迫自己镇定,乍眼一看便感觉这封信有问题。这只是一种感觉,因为信中的称呼就让李权感觉别扭。
“李郎?”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亲热了?”李权百思不得其解,又细细地将信看了一遍。
信的内容很短,一眼就能看完,除去称呼不说,信中内容依旧让人觉得别扭。
李权思考着,他知道上官柔儿是个聪明人,只有在自己面前会时不时地犯傻,但写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很清醒。如果情况真如信中说的那般危急,信中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废话。
没错!这么简短的信中依旧有很多废话。
信中有用的内容只有四个字:“李郎救我。”
仅仅只要这四个字都够了!因为李权能猜到上官柔儿出了什么事,也能猜到只有上官柔儿才会跟自己发求救信。任何人置身此事中,只要听到上官柔儿出事,必然会想到是赌局之后,圣后发怒,不肯饶恕上官柔儿。在生命危急的情况下,上官柔儿觉没时间去写这些废话。由此可见,上官柔儿是在很冷静的情况下写下这封信的。
上官柔儿何等聪明?怎会不明白其中道理?怎会将李权能猜到的事情强调一遍?就算要强调因为何事,那也是要发生了李权预料之外的变故才会在信中说明,因为这样才符合逻辑。这道理,上官柔儿肯定是知道的,但她还是说了是因为求援信惹恼了圣后。
“这绝不是什么废话!柔儿肯定有她的用意!”
李权眉头深锁,外面忽然传来了士兵的催促声:“总督大人,您准备好没有?兄弟们已经准备就绪了。”
“等等!再给我一点儿时间。”
屋外安静了,李权继续思考。
“称呼有问题,强调事件也有问题,甚至连后面的五日期限也有问题!难道……”李权眼睛一亮,“难道柔儿故意写出这么多漏洞是为了我发现?目的就是让我知道其中的问题,让我起疑,让我不去?可是她为什么要绕这些弯子?”
想到这里,李权豁然开朗,上官柔儿信中传达的意思他全明白了。
“白莲教以柔儿为饵诱我过去自投罗网!”
但是,李权眉头并未因此而舒展。因为其中还有一层意思,柔儿现在处境不好,不然也不会绕这么大的弯子。
“先生,时候差不多了,咱们该动身了。”
这一次是魏继明亲自来请。李权应了一声,赶紧走了出去。
今夜又有风沙,吹得李权睁不开眼,但城中集结完毕的几千将士却魏然不动,所有人都轻装而行。
风沙是好事,更容易隐蔽己方行动。
李权走到城门口,面对一众将士,低声道:“所有人都不准出声,咱们走!”
走了!终于要走了!几千将士迈出了离开丘陵的第一步。李权可以没太多感觉,但对将士们却是一种难言的割舍。这片黄沙陪着他们度过了大半生,包含着太多回忆,现在突然要走了,也不知多少人望着土墙上战斗留下的痕迹默默叹息。渐渐地,走远了,回头时再也看不到一点儿城墙的影子,队伍的气氛低迷,不少人在风沙中摇摇晃晃。
李权的表情和将士们一样,但想的事情却截然不同。姜英楠以为他是舍不得丘陵,上来安慰了两句。
李权摆摆手没说什么,带着队伍继续走在前方。
经过将近一日的赶路,几千人的队伍终于到了山林脚下。没有停顿,队伍直接进入山中,在一个不知名的大山谷里起锅造饭。
眼看里夷州越来越远,李权心里是越发地烦躁不安,一次次回望,总觉得自己若这么走了……
“你好像有心事?”耳边忽然传来姜英楠的声音。
李权皱了皱眉,起身看着上官柔儿所在的隘口位置。那里视野有限,,山谷雾气弥漫,之后黄昏落日的微光。
“英楠。”李权开口了,语气出奇地沉重,“你将他们带回碧洲吧?”
“恩?”姜英楠一愣,随即点点头,然后才意识到李权这话还有别的意思,“你呢?你要怎样?”
“去救一个人!”
“上官柔儿?”
李权一惊:“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