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家湾吃过早饭后,冯振昌在前,冯一平在后,开了不到二十分锺,就到了村里那条路的路口。
四叔带着几个村里的长辈——主要是年龄大,正坐在路口的木栏杆上抽烟等着。
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仪式,大家寒暄了一阵,冯振昌把那些老人请上了车,四叔将准备好的一条红绸子,挂在冯振昌的车头,然后点燃了一挂鞭炮,两辆车就缓缓的向村里开去。
乡里的一些人也出来看热闹,有些不屑,又有些羡慕,他们住在公路边都好多年了,可是,他们的路,现在还是机耕路,而冯家冲的这条,可是十五公分厚的水泥路。
冬天的老家,昏黄色依然是主色调,路两边地里的小麦,地边的茶树,是难得的绿色,壪前屋后那些高高的泡桐树上,一片叶子也没有,树上的那些鸟巢,就格外的醒目,田边的小河里,水不多,河岸边,也满是枯草,几只鸡正在里面啄着草籽……。
总之,这是一个很原始的农村,一个很平凡的冬日,可是,现在,就因为村边的这条银灰色的路,和路上的那两辆车,给这个偏远落后的农村,增添了不少现代的色彩。
几条狗,卷着尾巴,一直跟在车后面跑,路边的那些房子里,歇在家里的人,都搬把凳子,坐在门前,看着他们过来,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站了起来,大声的跟他们打招呼。
村后的那个垭口的两边,都是开出来的坡地,老远就能看到,两边的山头上,都坐满了人,当车驶过垭口的时候,两边都发出了很大的声音,这是为终於通路了欢呼。
冯振昌和梅秋萍,穿着平时穿的衣服,从车里下来,冯玉萱原本说要把最好的衣服穿回来,遭到了爸妈的反对,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是冯家冲的人,回冯家冲是回家,不是走亲戚,不能搞得和原来的那些乡亲们,像两个世界里的人一样。
他们两个加起来都快一百岁了,现在面对着这么些人,也有些脸红,有些局促,不过一会就适应了,提着包,挨个的给那些老人一边问好,一边发烟。
两边山坡上坐的, 都是一些有年纪的老人,也是修这条路的功臣,他们大多数都头发花白,穿着以蓝黑两色的中山装为多,而且十个有八个,秋衣的领子都是破的,长年在大太阳下劳作,面色黝黑,额头上满是皱纹,偏偏在冯一平眼里,他们是最干净的。
这时,老人们大多双手抱着膝盖,笑呵呵的看着这路和路上的车。
这笑,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是先从眼里笑起,然后再舒展到脸上。
历经沧桑的他们,这时的眼神是那样的清澈,就像是襁褓中的婴儿一样,脸上的笑,是那样的纯真烂漫,不惨一丝杂质。
这样的眼神,这样的笑,极富感染力,冯一平的眼睛都有些润润的。
农村上档次的喜事,一般都要坐席,今天也不例外,中午,村部前的晒谷场上,和村小学的操场上,摆了几十桌,村里杀了两头猪,做了好几个豆腐,再加上各家在菜园里摘的一些菜,花色不多,但分量很足,酒也不是什么好酒,以老米酒为主,度数不高,即便是这样,好长时间没醉过的冯振昌,今天又醉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