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杂志我看了,还不错,”
冯一平已经猜到院长接下去要说什么,果然,“特别是蓝海战略那篇文章,挺不错,你估计已经完稿了吧,一定要注意联合实际,最好要有现成的案例说明,等你全部连载完,我可以向校出版社推荐出版。”
“谢谢院长!”等我真全部写出来,出版还不容易!
我其实最想的,是希望你能向院长他老人家推荐一下啊,他只要像你这样说个不错,那我这本杂志想在内地发行还是问题吗?想火还是问题吗?
现成的例子就在那呢,两年前,他不过钦点一个记者提问,结果就捧红了一个吴姓女记者。
“好好努力,要是后续还能保持现在的水平,你这个新理论,能让我们不少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相形见绌。”
等我全部写出来,肯定能让好多教授的专着都相形见绌。
“谢谢院长的鼓励,那我一会每个月还给您寄几本?”
“完全可以!”校长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大步流星的赶着去上课。
有些失望,冯一平当然知道他提出的那个理论会火,可是,他最希望的,还是杂志火起来啊!
不过,如果那些收到杂志的企业也都看好他那个理论,倒也是个不错的第一印象。
香港,杂志社内,包卓远接到了一个电话,“郭生您好,贵公司要订阅我们的杂志是吧?非常感谢!希望能见到作者?想让他演讲?抱歉,已经有好几家公司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作者现在确实抽不出时间来,行,可以的时候,一定优先考虑您的需求。”
这是他去过的一家公司,现在决定订阅,还想请冯一平去演讲。
能增加固定的订户当然是好事,可是,对一本杂志来说,广告才是大头啊。
挂断电话,包卓远走到广告部,“有人联系吗?”
广告部的主管有些心灰的摇了摇头,“一家也没有。”
“要有信心,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只要是看了杂志的,都对冯总的那篇文章很有兴趣,等到看的人越来越多,情况肯定会有好转。”
“问题是,我们寄给那些大企业的杂志,怕是有好些包装都没拆,就丢进垃圾桶了吧!”广告部主管压低声音说。
比如,就微软,他们知道的那些高管和各地的研究院,就一共寄出去了两百本,乐观估计,到现在为止,能有两个人看到就不错。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下午,冯一平接到了包卓远的电话,“冯总,很抱歉,情况不太理想。”
“没关系, 我有这个心里准备,最坏的打算是,这个情况要到三月刊出来以后才会有所好转。”冯一平说的洒脱,其实还是有些不痛快。
现在想想,在新年第一期,大家一窝蜂的发表对新一年各种展望的时候,他们这本杂志,要想脱颖而出,本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大家对您的那项新理论,都是赞誉有加,只不过,我们担心的是,好多大企业,估计都没有看我们寄过去的杂志。”
“所以啊包总,我们不要坐等,那么多跨国公司在香港有办事处,劳烦您带着杂志社的同仁,一家家的拜访过去,好吗?还有,有不少跨国公司在内地也有地区性的总部,比如那些大型的车企,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广告客户,杂志社也做份推广方案出来,总要先建立联系,保持接触,你说是吧!”
“对,”包卓远耐心的听冯一平说完,“我也是这样考虑的,他们不过来,我们就过去,我已经让他们在做方案。”
“那就好,转告杂志社的各位同事,困难肯定只是暂时的,一定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