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步步紧逼(2 / 2)

大唐 荆柯守 3277 字 2个月前

杨宣凝拿来,一笑说着:“朱粲武功高强,在冠县就篡称楚帝,据说有兵20万人,徐世绩只领三万,寡人当时还有点担心,想不到短短一月之内,能立此奇勋!”

说着便展读。

“王上,此间消息,臣也知道一些,朱粲于大业十一年末起兵,在此乱世,除有粮仓的地区外,各地都有军粮的问题,朱粲流串各地,却养了二十万人,也大是缺粮,只是此人,不但掠夺县仓,而且还杀人为肉食,徐世绩虽只领三万,但是所到之处,深受其苦的各郡,立刻响应,联合进攻朱粲。”

“而朱粲大部,都心无战意,乌合之众,虽说如此,但是战况前后甚为繁复,其间惨烈白刃多有,特别是进攻朱粲本部时,受到激烈抵抗,我军当场阵亡六千,但是已经俘虏了朱粲,以及其亲兵三百人。”

杨宣凝看着听着,眉宇都带上了笑意,点头说着:“寡人很是欣慰,徐世绩破得了朱粲,与本朝,再无内患,其功甚大,即着将首贼朱粲押赴洛阳!”

“王上不日登极,徐世绩此功正是时候,可阅兵献俘,告祭太庙天坛,当场诛戮昭示天下,也增得王上清理世贼,平定乱世之功。”石之轩说着。

这话说得,顿时杨宣凝笑意满面:“甚是,这就交给礼部去办。寡人也传旨给翰林院,要写一篇庆功的宣文来,徐世绩有功,晋正四品宣威将军,朝廷也要借此赏赐,宣化武功振作士气,以一统天下,兵部计功用粮用银,可有一些章程出来?”

“禀王上,用兵一月粮饷五万贯,大军二万五千,再加阵亡家属抚恤,也要十五万贯。”

“这钱不能省,按足发下,还有,有功将士,按制授田,也不可缺少。”杨宣凝徐徐的说着,他记得,唐初,府兵用事,就在于钱和田的发放,所以才能统一天下,而到了唐高宗时,府兵的崩溃,就在于既没有田,也没有钱赐予有功将士,结果人人畏战畏兵,而唐朝不得不依靠胡人部落作战,内地空虚,结果酿成了安史之乱。

既然知道这个,他当然不会重使覆辙,说着:“户部已经按户授田,每郡都有一批无人之地,都已经划疆登录,这是日后授田于将士的根本,国之根基,寡人非常用心,谁敢侵此地,寡人不吝刀斧,目前授田,还很充足,卿可放心。”

“王上深谋远虑,臣拜谢了。”

杨宣凝笑容收敛,又问着:“兵部清理各郡各县兵员,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回王上,各郡的折冲府,各县的厢兵,都已经齐备,吏部并兵部,都已经派遣各折冲都尉各县尉充实,清理工作很是顺利,大体上已经完备,现在有厢兵十五万,折冲府三百六十一,总计兵员三十六万,而留在洛阳的禁军,总计二十卫,每卫五千,又计十万。”

杨宣凝因此笑着:“如此,也有六十万军,其中一半可北伐,是三十万众,如此,也足够了,兵部,可加强各府训练,工部也会多筹备武器,到蜀中一下,就可北上,寡人就要看看,扫平北方,谁人能敌!”

“恭喜王上,不过,前几日,臣已得了宋缺消息,据说是宋缺与宁道奇二败皆伤。”

“这事,寡人也已经知道,镇南王已经退回岭南修养,之前上表于我。”杨宣凝冷笑一声:“至于宁道奇,此人宣布退隐,嘿嘿。”

就这嘿嘿二声,石之轩就心中一凛,他说着:“王上,李阀也在整军,杨广败了之后,还余十数万精兵,尽被李阀收编,而独孤峰、独孤盛、王世充、薛世雄、裴仁基、秦琼,都已经降了李阀。”

“李阀原有十数万,收编之后,也有三十万,不可小视,只是,关中屡经大战,去年,关中又屡有灾害,蝗螟水旱都有,因此虽有粮仓,也有所不足,今二月,李渊诏以民饥,御膳之费减半,以示节俭。”

“三月二日,京师谷贵,李渊令四面入关者,车马牛驴各给课米,充其自食。”

“恩,控制我方领地,谁敢贩卖粮食于北,百斤以上者,流放,千斤以上者,其人斩,其家流放,不过,关中到底是八百里秦川,粮食问题虽有不足,但是还是可以解决大部,只是一时青黄不接,不可太过希望粮缺。”杨宣凝淡淡的说着:“寡人已得了常平仓,就在弘农郡驻三万军,又有水师五万横行黄河,洛阳八万军也可随时而上,李阀再是大胆,也必须在潼关驻扎五万兵力吧?”

日后,关中地区产粮常不足长安需求,这是对的,但是那时长安是唐朝的首都,耗费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应该还可以维持。

“平时五万就可,但是只要王上稍有举兵动作,至少可以牵制李阀十万大军。”石之轩想了想,说着。

“各地也要驻军,长安也要驻军,由此看来,李阀讨伐薛仁杲,这是第一选择,但是也最多动员十万军,至于偏师入得蜀中,毕竟有心无力,就算有解晖和胡教支持,也只有入军一万,如此看来,就算镇南王退回岭南,李靖也应该在今年年终前,把蜀中拿下,至于薛仁杲,十万对十万,看他能够支持多少时间。”

“李阀如完全得了陇西,不但免了后顾之忧,占地数十郡,而且还得了陇西养马场,这实是大患,就算王上得了蜀中,也是尾大不掉,难以解决了。”石之轩凝声说着。

杨宣凝听了,沉声点头说着:“正是如此,突厥卖马于李阀,不过千匹,而陇西养马场,是隋朝最大的养马场,有数万之多,虽然已经被薛举父子消耗大半,但是也不可小看,一旦李阀大举对薛仁杲用兵,寡人就举大军,移师潼关,寡人不避刀箭,不惜大军,看李阀如何反应!”

说到这里,心中百转千回,创业之艰辛,就在这一些话中。

外人看起来,杨宣凝当真是神人,虽说是杨素之后,但是基本上,不依靠家族之力,是白手起家,十七举事,十九称王,卷席南方,操纵天下,令人惊佩莫名。

但是实际上,以现代人的身份回到古时,虽可以预知来取胜,但是洞察历史,查知天下局面,又拼死一搏,其中的艰难惶恐,又岂是常人能够明白?

不过,他本身,历经大战,治理万军万民,也在飞快进步中,时至今日,就算无预知,也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局面了。

比如这次,虽然杨宣凝是有着坐山观虎斗的打算,也有先整顿南方全军全政的战略重心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什么事也不作。

如果李阀重兵守潼关,当可对峙,以牵制李阀一半兵力,减少李阀对陇西薛仁杲的压力,如果李阀坚决抽重兵,先解决陇西薛仁杲,不肯在潼关驻扎大军,那自己也要不惜学杨广,再来一次讨伐关中之战,再用水师,沿黄河而上,水陆并进,破得了潼关。

历史上,曾称“帝王用兵者,无过于李世民者”

但是此局,是阳略,看李世民如何得破。

至于战术上,自己必召回徐世绩,程知节等良将猛将,看李世民,如何以奇计破之。

想到这里,心中波澜渐平,目光露出坚决之色:“裴卿听旨。”

“臣在。”

“原本徐世绩三万军疲惫,可休整,兵部新遣三万,让徐世绩入得弘农郡,为弘农总管,单雄信带兵一万,驻扎常平仓。”

“召尉迟敬德、程知节、杜伏威三人回洛阳,以随时用兵。”

“我方本已经练成的十五万军,先充洛阳一线,其它新兵,在后方训练。”

“命水师运师到黄河一带,各设营地。”

这几道旨意,顿时将整个领地,布局完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经对整个北方制造出巨大的战略压力——随时可有十数万人北上啊!

就算李世民,能够有通天彻地之能,能够以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意,来说服窦建德共同对付杨唐,有如此庞大的水军在黄河,他也难以威胁到杨唐惟南之地。

换上新军给徐世绩,又派遣单雄信驻扎掌控常平仓,更是神来之笔,不但巩固了防线,而且稳定了内部局面。

徐世绩十七岁造反,一生之中,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干。

早年在瓦岗寨时,就为瓦岗军立下大功,原本历史上,归唐后,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攻东突厥,平定薛延陀,都有大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世绩以73岁高龄,挂帅东征高句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高丽王高藏投降。

要知道,这事,连李世民也没有办到,所以李世民生前,就说:“绩(徐世绩)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能及也!”

有他在,在战术上,就算李世民亲征,也万万占不得便宜,何况大局已经在己方呢?

而且,还有其它用意,就算李阀是妖孽,能够利用徐世绩故主李密说服徐世绩,但是有和李阀不共戴天的单雄信一万军驻扎在常平仓,没有足够的亲兵旧部,没有粮食,徐世绩就算投靠李阀,也不过是螳臂当车,也翻不出大浪来,唯有死路一条。

不过,这仅仅是以防万一之举,杨宣凝还相信徐世绩会识时务,毕竟,他在历史上,最善于审时度势,不会作出不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