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身不由己(1 / 2)

韩警官 卓牧闲 1795 字 1个月前

科学界对全球变暖是不是排放造成的有巨大争议,但老良庄人能切身感受到随着经济发展天气是越来越暖和了。

良庄还是一个乡,工业园没搞起来之前,几乎每年冬天都会下一两场雪。许多人清楚的记得,下得最大时积雪有三四十公分厚,天气最冷时柳下河都结冰了,人们能从冰面上过河去对岸的柳下镇。

今年冬天不冷,已经腊月了一点雪花都没飘过。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人们甚至脱下羽绒服只穿一件羊毛衫和一件外套。

尽管天气不冷,良庄派出所里里外外却笼罩着一股寒意。

派出所长刘旭、教导员王燕、副所长徐明、副主任科员殷劲元等所里的领导和民警全站在大门口,所里的几辆警车也停在门口,小交警队的皮卡车厢里赫然堆着十几个花圈!

“归局,你到哪儿了,好的好的,我们等你到再一起过去。”

“陈支队,我们没出发。归局快下高速了,放心,花圈准备好了。多少钱啊,他家条件比较困难,刚才我跟刘所商量过,干部和干警一个标准,一人两百。韩局回不来,晓蕾回来,她准备给一万,我们不能跟她比……”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身边的人离自己而去,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良庄派出所“元老”,从警务室时代就同正式民警一起维护治安的联防队员米金龙,一个月前突然肚子疼,镇医院检查不出什么,拖好几天才去思岗,各项检查做完,县人民医院大夫直接让家属送他去南港。

肝癌晚期,癌细泡已经扩散了,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了十二天,老卢的儿媳妇赵主任私下说别再花冤枉钱,让早点回来“临终关怀”。

什么叫“临终关怀”,不就是准备后事嘛。

回来躺了二十一天,人看着消瘦,昨天夜里油尽灯枯,停止了呼吸。刘旭和王燕一接到噩耗就去他家,协助亲属办理后事,刚刚才从米家回来。

米金龙虽然不是正式民警,但在所有在良庄干过的公安民警心目中,他就是同事、战友甚至亲人,在外地工作的全在往回赶,所里民警除了值班人员等会都要一起去,不光要去他家,不光要送他一程,还要在殡仪馆举行一个告别仪式。

关心米金龙的不只是公安民警,还有曾因为他生二胎带人扒过他家房子的老卢,此刻正同李晓蕾一起从南港往良庄赶的路上。

就算老领导不回来,曾担任过良庄乡综治办主任的周正发今天一样要去,王燕刚挂断电话,就看见周正发骑着电瓶车开了过来。

“刘所,王燕,有没有给韩局报信,韩局回不回来?”

不管谁打电话或谁过来都会问这句话,可见老领导在良庄的威信有多高,王燕迎上去,凝重地说:“韩局在美国,一时半会回不来,晓蕾回来了,跟卢书记一起回来的。”

“他去美国干什么?”

“好像在办经济案件,劝返,劝那些逃到国外的经济犯回来。从上半年就开始办这些案子,晓蕾说他这几个月在国外的时间比在国内长。”

“晓蕾回来也行,老米从南港回来时还跟我念叨过,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韩局帮了大忙。如果不是韩局,别说在良庄新村买房子,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都不容易。”老朋友说走就走,周正发唏嘘不已。

老领导为人确实没得说。

别人只知道当年搞警务室,韩局在经费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帮米金龙交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谁都不知道米金龙买房子时根本没钱。当时房价便宜,只花了四万三千多,韩局私下里居然借给他四万。

四万在现在看来不算多,但在当时真是一笔巨款,那会儿正式民警工资才多少。

韩局从来没说过,也不许米金龙提。直到前年米金龙参加一个民警婚礼,喝醉了在酒桌上说漏嘴,众人才知道有这事。

“周主任,要不把电瓶车放院子里,等晓蕾和卢书记到了一起过去。”对镇里的老同志要尊敬,尽管周正发已“退居二线”,从综治办主任变成了一个包村干部,但王燕依然以主任相称。

一起走也好,可以坐派出所的车送殡。

周正发点点头,把车停到院子里,回到大门口又问:“王燕,韩局现在的工作关系到底在哪儿?”

“还在贵省,还是东萍市公安局副局长。”

“那他怎么出国办案?”

“临时抽调,这在我们公安系统很正常。”

“晓蕾呢,现在还搞旅游?”

“不搞了,现在是全职太太。”

还是聊点轻松的事,王燕回头看看竖着耳朵静听的一众部下,解释道:“韩局上半年打掉一个涉黑团伙,那个黑老大在雨山有投资,被打掉之后那些投资全部充公。其它投资,比如酒店和一些房地产项目,有的是大老板愿意接手,旅游项目投资大、收益慢,没人愿意接手。

省里就把黑老大在雨山的投资,托管给国资委下面的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帮政府理财,那些钱不能打水漂,再加上雨山县委县政府不断争取,资产管理公司就在省里要求下追加投资,谁出钱谁说了算,她就不用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