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 / 2)

名士 雾十 3410 字 28天前

“那为什么还要给阿弟?”

“因为阿弟是阿弟啊。”七娘歪头,不解的看向王氏,有这一个理由还不够吗?那可是她阿弟呢,对她很好很好,这个世界上她最喜欢的阿弟。

其实在卫玠心中,他从未把只大了他一岁的从姊七娘当做过姐姐,更多的是把她当一个妹妹在照顾。但七娘却在很认真的把卫玠当做弟弟,一个姐姐应该做的她都做了,一个姐姐不一定做的,她也做了。有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卫玠,因为那是她最喜欢的、最能令她开心的事情,她也希望阿弟能开心。

这样的七娘,只是卫家小辈娘子中很普通的一个,她们的父母把她们教的都很好。性格或许有所不同,但对家人的那份关爱之心却是一模一样的。洛阳城内有着那么多的七娘……

想及此,不等卫玠有所表示,卫璪已经不淡定了,身为嫡子嫡孙,卫家注定要由他来继承,家族成员的安危也注定了会成为他肩膀上的重量。权利与责任总是并肩而行的,枣哥这方面的自觉还是有的。

“仲宝(枣哥的字)你冷静点。”王济按住了卫璪的肩膀。

但是完全没用,卫璪还是挥舞着拳头站了起来,道:“你让我怎么冷静?!”

“你既然了解咱们家的娘子,就应该知道她们大多都不笨,一定会保护好自己;她们的性格那么坚强,绝不会、绝不会……”只因为这点事情就自杀的。她们的仇只会自己报,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枣哥无言以对,这还真是家里那群娘子们的性格。

然后就轮到卫玠反问了:“你们以为自杀就一定要出于本意吗?!”

为了防止寡妇嫁人,干脆活活绞死;为了全家族的荣誉,随随便便就能牺牲一二“不洁”之女什么的……不要说古代了,在现代也是比比皆是,女性只是离个婚,都会被人指指点点,娘家人总会以“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来作为阻止女儿离婚的理由。

卫家当然不会这么惨无人道的对待儿媳妇们,但是卫家那些嫁到别的世家的女儿们呢?

“在那些逃出来的世家带回来的名单里,没有卫家任何一个娘子的名字,哪怕是外嫁女也一样!”王济道。他就说不应该把这些告诉小娘的,他根本受不住!

卫玠却受住了,就像是那日反杀刘聪和拓跋六脩,哪怕心脏痛到爆炸,卫玠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大脑,坚持到了最后。

疼痛促使卫玠变得更加清醒,他说:“那我们去北邙!”

卫玠去北邙的想法,正与王济不谋而合。

北邙那边有不少世家的别苑和坞堡在,里面圈养着大批的部曲,闲时务农,战时当兵。部曲的社会地位在进入魏晋后,越来越低,盖因这种武装力量越来越私人化,带着浓重的从属色彩。不少部曲都是在天灾战乱下失去了土地的流民,军事行动越频繁,世家部曲越活跃,也就代表着人命越不值钱。再加上一些海外黄金和粮食的流入,世家能够承担起的部曲上限在不断上涨。

即便朝廷对于世家私兵有着明确的人数规定,也架不住世家暗中圈养部曲的数字疯狂增多,只不过这部分部曲会当做隐民,不会上报。

这曾是卫老爷子一心想要阻止的,但在历史的车轮下,个体的力量会被无限的渺小化。

可也正因此,才有了王济今时今日的便宜。他要整合这股“隐藏”的力量,依托北邙的天然地理优势,谋取洛阳,给入侵的胡人一个大大的“惊喜”。一夜间就在洛阳城附近“变出”千军万马,想想就有趣极了。

至于世家们会不会同意,王济并不担心,他有的是说服他们的手段。

去北邙的原因还有一个——太子司马顼和羊皇后都在那里。

从洛阳城里逃出来的世家们,大多也都在那里接受着庇佑。不是他们不想逃往别处,而是他们根本逃不了。先不说他们还有家人在城内等待救援,只说如今晋朝的混乱局势,就让这些大部分有生力量都是孩子的世家们不敢千里南渡。而且如今的洛阳城,也不知道为什么,诡异的只是紧锁城门,并没有向外扩张,世家们都在打着“誓于太子共存亡”的旗号,静观着局势的变化。

于是,就这么火速而愉快的决定了,去北邙!

不到一天之内,大军再一次集结完毕,朝着北邙整装待发。

至于荡阴城的大大小小事务,还是后勤小能手枣哥快刀斩乱麻的做出了决定,当然,这一次打的是晋惠帝的旗号,那帮助枣哥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变得更加畅通利索了。

对于叛军,为防止生乱,大多就地格杀,在处决时会事先宣布罪行,只一条吃人,就足够荡阴城内的百姓对这些恶魔再生不起任何怜悯之心;少数的叛军将领,和之前魏兴郡的胡人高层一个待遇,他们被秘密关押在了荡阴城内,由石勒亲自率部负责留守看押,他特意在这些人面前领了命令明确的圣旨——一旦这些高层有任何异动,可直接斩首,不用留情。

荡阴城的安全,也一并交给了石勒和留下的一部分士兵守护。

荡阴城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了护卫队,有配合石勒一起留下守护家园的,也有主动请缨想跟着圣驾打回洛阳的。

这一世,晋惠帝还是像历史上被绑架时做的那样,免了不少百姓的税收。傻皇帝对胁迫他的藩王表示,战争已经够苦的了,不能再加重百姓的负担,你们要是不同意朕下旨,朕就不走了!

吨位日益增加的晋惠帝可不是说着玩的,他若不想走,没三五个壮汉别想抬动他。

威胁成功后,荡阴城便成为了这道旨意的受益者之一,百姓无不感念晋惠帝的恩德。又有这些年潜移默化的越来越强势的民风所致,晋朝的百姓比历史上多平添了一分奋起反抗的勇气。

炎黄子孙善于忍耐,不喜欢战争,但那并不代表着他们会一直忍气吞声,他们也有着会顽强不息的斗争的一面,只为他们觉得值得的事情。

这是我们共同的祖国,理当由我们共同守护!

王济哪怕还受着伤,也咬牙挺直了腰板出现在了人前,他不能再继续养伤了,他是大将军,这是他不可脱卸的责任。

就像是晋惠帝被救活后,也坚持跟着众人一起回了北邙一样,哪怕他的伤口还会时不时的撕裂,他也一声都没哭。

好吧,至少是在人前没哭。

人后,萌皇对着卫玠哭的可伤心了,一直吧嗒吧嗒的掉眼泪,顺便遗憾于他的眼泪没办法像卫玠给他的讲的故事里的鲛人一样变成珍珠,若是能变成珍珠,那能为国家赚多少钱啊。

咳,卫玠想表达的重点是,哪怕这么难受了,晋惠帝也没有丝毫一丁点想要退缩的打算,该需要他出来当表率的时候,他会比任何一个演员都要敬业的站出来唬人,稳定军心。没有什么为什么,这是他身为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他享受到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权利,自然不会吝啬在关键时刻的那百分百的付出。

说实话,有很多皇帝,如果不是当了皇帝,他们会成为很好的诗人、军人、演员(?)、木匠(?)、驯兽师(?),但既然命运注定了他们要成为皇帝,那么无论他们喜欢什么、又或者在哪方面有天赋,他们要是因此而荒废朝政,就是一种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要么不当,要当就好好当。哪里来的那么多委屈呢?被你这个皇帝不管不顾的百姓岂不是更委屈?

连痴傻如晋惠帝,都在被嵇绍好好教了一段时间之后,知道要努力当个好皇帝,虽然他的努力也并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至少他有那份心。无论嘴上怎么抱怨,自晋惠帝当上皇帝,他就没有落下过一次早朝。如今在这种时候,晋惠帝也是鼓起勇气挺身日出,让卫玠和嵇绍都很欣慰。

一行人就这样朝着北邙浩浩荡荡的连夜疾行。

在车上的时候,卫玠终于问了晋惠帝是怎么被从北邙抢走的。

晋惠帝说不清楚,还是由嵇绍代劳。

洛阳城大乱,有世家跑了出来,自然也有藩王跑了出来,或者得了消息不远万里跑过来凑热闹。这些藩王斗不过城里的那位,便只能想些歪门邪道,继续作死。

最先绑架了晋惠帝的是长沙王,他比他的兄弟们都快一步的在北邙找到了晋惠帝。侍卫不疑有他,以为长沙王是来寻求庇佑的,放了长沙王进来,结果引狼入室。晋惠帝见事情不妙,以己身性命相要挟,换取了皇后、太子以及那些世家孩子的安全。

结果长沙王在半路上就被河间王截了胡,到了荡阴,河间王又被张方打败,张方则被武贤法师给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