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2 / 2)

唐寅在异界 六道 3169 字 1个月前

上官元吉低头沉吟片刻,未在说话,退回原位。邱真紧接着又站出来说道:“神池之地,多高山峻岭,大川险峰,虽说风川两国兵力甚众,只怕一进神池,便无用武之地了。”

唐寅笑呵呵地点点头,说道:“关于这一点,我在川国时也已和川王商量过了,两国的出兵讨伐,是围而不攻,以困住神池、内部瓦解为主。”

在场的大臣们互相看看,都不再言语了,听得出来,大王和川王对讨伐神池一事都做了深思熟虑,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这显然是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无论自己再怎么说,恐怕都已于事无补。

沉思半晌,邱真问道:“大王打算何时出兵?”

“最近几日。”唐寅说道:“现在,川国的兵力已开始向神池调集,我国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等今日散朝,我便入皇宫面见天子,请天子下诏书声讨广玄灵。”

“事关重大,大王还得谨慎行事,从长计议啊!”邱真不放心地提醒道。

唐寅含笑说道:“我心里有数,邱相不必担心。”说到这里,他挑起目光,环视在场的众人,震声问道:“诸位可否还有异议,若有,现在赶快提出来,我们一起商议解决。”

他知道,要对付神池肯定会困难重重,只有让己方内部的意见得到统一,方能应付未来所发生的种种困难。

第870章

听闻唐寅的问话,在场的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再言语。等了好一会,齐横从武将当中走出来,拱手问道:“不知大王欲派哪支军团去围困神池?”

唐寅看了一眼齐横,半开玩笑地反问道:“就派你第九军去如何?”

齐横缩了缩脖,没敢接话。让他去征战沙场,与敌军对阵,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他也丝毫不惧,但若让他去围困神池,他实在心中没底,也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

唐寅见状,哼笑出声,说道:“围困神池之事,还轮不到你第九军头上,我打算派平原军和天鹰军前往!”

就站于朝堂上的萧慕青和子缨二人双双出列,振声说道:“末将必不辱大王使命!”

“恩!”唐寅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一军统帅该说的话嘛!

看出大王对自己的不满,齐横连忙解释道:“末将也不是惧怕神池,只是……神池多山岭,不适合第九军的排兵布阵……”

唐寅摆了摆手,打断他后面的话,举目看向其他众人,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他话音刚落,张秀急忙快步出列,拱手说道:“大王,皇甫长老和金长老难得来到我风国,不知微臣可否请两位长老到灵武学院一游!”

张秀是风国都城灵武学院的院长,若能把这两位灵武高人请到灵武学院,哪怕只是指点一二,也必会让灵武学院的先生、学生们受益匪浅。

对于此事,唐寅当然不会反对,但也无法帮皇甫秀台和金宣做决定。他转头看向他二人,笑问道:“两位长老,你二人的意思呢?”

皇甫秀台暗道一声麻烦,正要开口拒绝,金宣倒抢先答道:“好!等散朝之后,我与皇甫长老便到灵武学院走一趟,也顺便长长见识。”

闻言,张秀满脸的惊喜,冲着皇甫秀台和金宣深施一礼,急声说道:“如此就多谢两位长老了。”

皇甫秀台无奈地摇了摇头,同时还不满地瞥了金宣一眼。

张秀心满意足地退回原位,御史大夫张哲又跨步出列,说道:“启禀大王,目前朝廷已于风地建造百余座灵武学院、军事学院和书院,耗费钱财、人力巨大,不知大王是否还有建造下去?”

“造!”唐寅连想都没想,立刻说道:“当然要继续造下去!本王已经说过了,必须要让灵武学院、军事学院、书院先在风地普及,无论花费多少银两、人力、资源,都得给我继续造下去!”顿了一下,他皱着眉头问道:“先前从安地运回的银两甚多,不会连区区几座学院和书院都造不起了吧?”

张哲正色道:“最近我国各地时有灾情出现,单单是赈灾划出去的银子就已不计其数,另外,还有数十个郡城、县城传书朝廷,要求扩建城郭,需要朝廷拨给银两,所以……”

“所以,你要告诉本王国库又空虚了?”唐寅扬起眉毛。风国吞并了安国,安国积攒下来的存银都落到己方手里,那么一笔数额庞大的银子,一送回镇江就都没了?

“确实如此,大王,国库虽不至于空虚,但也不再富足了。”张哲实话实说道。

其实也很好理解,安国积攒下来的银子再多,那也是相对于安国的面积而言,安国的银子放到现在偌大的风国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各郡各县皆索要一点,便剩不下多少了。

“好端端的,为何各郡城、县城都要扩建,难道我风国的各地真的有繁荣到那种地步吗?”

一涉及到内政,再想想其中那些错综复杂、官官相护、说不清又道不明的关系,唐寅就觉得头疼。

张哲没有言语,主管内政的上官元吉也没有言语,众文臣们一个个垂着头,谁都没有说话。

唐寅深吸口气,边揉着额头边沉声说道:“各地城郭的扩建可以暂缓,但学院和书院的建造绝对不能停止,扩不扩建城郭,影响不大,但失去了人才的来源,那可是要亡国的。”

“大王圣明,微臣知道了。”张哲拱手应了一声,而后又深深看了一眼上官元吉,退了回去。

各地城郭的扩建,地方官员是找不到张哲头上的,他们只能先上书朝廷,等朝廷批准了,张哲这边才会从国库中拨出银两给地方。

而能批准此事的,只有右相上官元吉有这个职权。一下子批准了那么多城郭的扩建,所涉及的银两数额之巨大,只能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其中到底存不存在权钱交易,张哲也很是怀疑。现在大王已经发话,他也就不用再为此事*心了。

站在后面的蔡圭偷眼瞧瞧面色阴沉的上官元吉,再瞧瞧张哲,忍不住暗暗摇头,张哲得罪人的本事还真称得上空前绝后啊!

上官元吉有没有向地方官员收受贿赂,他不知道,不过他可明白上官元吉的用心,之所以一下子批准这么多城郭的扩建,主要是为了给地方官员增加政绩,目前风国各地的郡首、县首可都是大王一手*办的,他们若是做不出来耀眼的政绩,受损的只会是大王的颜面和威信,上官元吉这么做显然是在维护大王,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可张哲却像是没看出来,非把此事搬到台面上来说,得罪的恐怕也不仅仅是右相吧!

唐寅见张哲退回去了,再次问道:“诸位还有事吗?没事就退朝吧!”

“微臣无事启奏,微臣告退!”在场的众大臣齐齐拱手施礼,而后纷纷退出朝堂。

等上官元吉也要退出去的时候,唐寅抬手把他叫住:“元吉!”

“大王!”上官元吉急忙收步,转回身形看向唐寅。

唐寅向他甩了下头,然后从大殿的侧门走了出去。上官元吉快步跟上前去,走在唐寅的背后,出了大殿,来到大殿后身的小花园里。唐寅放慢脚步,让上官元吉与自己并肩而行,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为何要一下子扩建那么多的城邑?有必要吗?”

“很有必要。”上官元吉回答得干脆。

“说说,有什么必要。”唐寅皱着眉头问道。

“现在我国各郡、各县的官员都是刚刚上任的新官,而且还是由大王一手筛选出来的,他们能不能做出政绩,对大王的声望至关重要,而要在一处千疮百孔的地方做出像样的政绩,那绝非一年两年或三年四年能办到的,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对城郭的建设。只要各地的城郭繁华起来,政绩也就有了,大王的声望会更高,各地百姓也会更加拥戴大王。大王,我国这偌大的领土是经过南征北战、东拼西凑而来的,最缺失的就是凝聚力,只有先树立起大王的威信,各地的百姓才会信服,才不会起来反抗。”上官元吉幽幽说道。

哦!原来如此!唐寅听后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做事一向稳重的上官元吉这次会突然批准那么多城邑的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