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不同的角度(1 / 2)

六月的京城已经非常晴朗了。

或者说,很晒。

而随着奥运给北京带来的热度,渐渐地街上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外国面孔,临近奥运会日期的高级酒店也早就被订购一空。

加上街上四处都是各种造景,装饰,比如长林影业楼下就摆了忒大的五个福娃,所以连带着每天这里都有好多人来拍照。

也不知道拍什么。

反正一堆人挥舞着丝巾,迎风起舞的架势那是分外妖娆啊。

也是了,刚下车的林浩就看了一眼,这么早就来京城玩还能看奥运会的,也就是退休的大爷大妈之类的,才有这个时间和财力,以及同样有时间有财力的姐妹。

倒是第一次见的邓肯非常好奇:

“哇哦,所以这是一个传统习俗嘛?挥舞丝巾拍照...噢!这栋办公楼,和纽约的差不多了,都很豪华啊!”

“...这不是习俗,只是拍照习惯了。”

他看着有些无语,又解释道:“还有你对中国印象怎么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呢?”

邓肯点点头:

“好吧,但我周围的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现在是什么样,感觉你们出门还是靠人拉车的那种。”

“...你要想体验,到时候带你去公园还可以感受一下。”

说着,两人就上楼。

邓肯还在心里默默纠结:如果不是传统习俗,那为什么这么多人拍照会如此统一呢?他在机场也看见过。

但推门进去,立刻就摆出认真的姿态:

不是别的,是着现代化的装修,让他感觉又回到了洛杉矶那些富丽堂皇的大厦里,去找投资人要钱的时光了。

...

对于公司来说,《月球》算是林浩久违地在观影厅看自己的作品了。连带着,公司知道这次还有月球的导演邓肯·琼斯也过来,倒也新鲜。

双方会面,握手,然后就觉得有些瓜怂的外国人也不过如此。

接着了解了一下电影,成品97分钟,算是比较可以的类型。

而不得不说,这要归功于请来的助手——邓肯的剪辑水平确实比较有限。对此他也心知肚明,所以动用了自己的关系,给找了比较知名的剪辑师协助进行相关工作。

这就比他一个人剪辑好多了。

既保证了作为创作者的核心表达,又能保证剪完不是一堆三四个小时长的东西。

邓肯对此还是很感激的:因为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所以一般有大佬接手之后,导演基本上都是按照制片的意思再走。林浩这么信任他,也是比较少见的。

额...

我能说是因为我知道你原来的版本不错,所以才放心让你自己做的么?

但林浩这边也是一直关注着邓肯的情况,大概进度也在跟进。都还不错,比想象中的好,就是这个最终的成品他还没见过。

因为他看的时候还有很多不一样:

比如说画面上特效没有做,配乐没有配,还有一堆电影上的完善比如说调色:要知道,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调色是很重要的。

第一是电影拍摄条件有限,不同的时间、光源条件下拍摄的镜头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如果不对其进行处理而直接冲印,镜头剪辑在一起就会显得相当不和谐。

第二,导演们也会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使影片画面呈现某种特定的风格,比如林浩拍《英雄》的时候,身上的那一身红衣还真没有电影那么鲜艳。

所以最终成品质感会如何,林浩自己也非常期待。

...

放映厅,下午1点,一切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