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课纲争议(1 / 2)

南明鼎革 蜀州奇侠 2824 字 23天前

这徐孔徒进士出身,也算饱读之士,但开拓性给人感觉明显不足。

想了想,杨麟笑道:“徐兄,你问问外面这些乡下人,大家多认为我们这些当官的是天上姓苏下凡,当然要为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天到晚抱怨吧。

这钱天上不落地上不生,虽然难办但还是有办法啊。”

徐孔徒两手一摊,摇头道:“大人,下官虽饱读诗书,但非济世之才。

解决钱粮问题当开源节流,下官自从到任以来也颇为用心。

不该花的钱,下官一文也没有乱花。但开源实在不足,现在地方已经谣言四起,有的人说大人表面上轻徭薄赋,但实际上所收税赋比谁都多啊。”

杨麟呵呵笑道:“徐大人所说没错,这财政上当然要开源节流,节流方面就是能省就省,能少花就少花。

但这开源可不是乱收税,而是发展地方经济,世人赚钱了,当然也应该缴纳必要税赋。

自古以来都说士农工商,高祖所订田赋二十税一,其他税赋如果反而比田赋还要低,那不是一个笑话?

如果真的这样,农民可以恳求不要以农为本,只要田赋不二十税一,如果三十税一,国家不以农为本老百姓只有感激的份。”

徐孔徒面露尴尬,笑道:“大人,你说的这些最初虽然不理解,但经过这一年下来也明白其中道理。

过去常常说以农为本,但商赋根本收不上来,盐赋也大量流失,确实为朝廷失策。

如果大人早生数年,如果能够向先帝谏言不加征三饷而强化商赋关赋盐赋等方面税赋,如果真的这样,我大明也不会流寇四起,鞑子也难以入主中原啊。

大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发展规律啊。”

杨麟内心一愣,笑了笑说道:“身为父母官,怎么认识如此迂腐呢?

别的不说,单说说我们传统做法。

为官一任,最重要的就是在地方兴修水利。大家想想,如果地方多一点水利,将旱地变为水田,让老百姓旱涝保收,是不是改善地方民生?能不能增加地方田赋收入?

修路筑桥,道路宽敞了,商路顺畅了,商业繁荣了,老百姓富裕了,能不能增加爱地方田赋收入?

发展工商,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为什么是人间天堂,那就是百行发达。如果我们地方商业繁荣,百业发达,大家说说能不能增加收入?

还有拓展其他行业,别的不说,单说这次推行公立学堂,表面上衙门投入太多钱,实质上衙门只赚不亏。

虽然盖学堂需要钱,聘请教师需要钱,但大家想想,其他诸方面会带来多大利润?

学生读书需要笔墨纸砚,有的本地生产,有的本地不生产,虽然这个税赋可以降低,比正常水平还低一点,但大家想想,生产笔墨纸砚这些人,买笔墨纸砚这些人总要买其他东西,这些总会带来金钱好处啊。”

众人尴尬的笑了笑,有的暗自摇头,这大人年轻想法多,大家以为这兴办公立学堂是一大善举,一大仁政,怎么在他这里居然是一门生意。

徐孔徒面孔圆润,想了想还是拱手道:“大人,学校当教育大家为善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我都是孔门弟子,这教育当培养当地人才为主。”

杨麟尴尬的笑了笑,怎么不经意亮出前世观点,想了想突然站起,拱手道:“徐大人两榜进士,徐大人教育得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公立学堂当为学生们学知识的地方。”

听如此解释,徐孔徒当然没有意见,但对教育课程设置则大有意见。

古代基础教育主要采用私塾教育,由各大家族,地方头面人物聘请私塾老师教育族中子弟。

对那些学习较好的,或者由家族公田,或者由家族捐款,再到州县府省学院深造,这其中佼佼者则进入国子监。

正如徐孔徒表现那样,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办教育没有意见,众人最大意见就是即将汇编成册的课程。

古代教育一般是1-3年为识字阶段,主要学习三字经、千字经,在那之后则学习四书五经,如此寒窗苦读十年,再参加科举考试。

借鉴现代经验,所推行的全民教育也是如此,1-5年为小学基础教育,其中前三年为识字阶段,3-5年为后续教育打基础阶段。

这些大家都没有意见,大家最大意见就是课程设置。

明朝主要教授三字经、千字经、四书五经,改良后全民教育则增加了数学教育,以及后续国家历史、地理等方面简介。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为学生增加数学、历史、地理知识不是太大的事,大家真正抱怨的就是识字国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