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失言(1 / 2)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1819 字 2个月前

拜见完新总督,被留下用饭,魏德心中惴惴。因拜见前听侄儿说过一次,倒也没有太惊讶,只是神色间难免有些拘谨。

虽然先前听说文杰兄妹进京,借过曹家的力,可也没想到关系会这般亲密。

毕竟这世态炎凉的多,可也不乏念旧情之人。曹家早年在江宁为宦,魏家是江宁有头脸的乡绅,两家有旧也不意外。

自己不就是顾念族兄早年所施恩惠,才想着要照看他留下的儿女?

没想到,曹颙不仅对文杰另眼相看,连带着自己这个族叔也都受到照拂。

督大人做东,留他做客,又叫总督堂弟作陪。文杰则是跟着总督公子一道,去内宅用饭。总督府家宴,别说是他一个七品县令,就是保定府知府,也未必有资格为座上宾。

其实,曹颙留他,一半是为了给文杰,一半则是为了自己。他不能老拘在总督府,总要下去看看地方民生。

可只有他一双眼,一时所见,未必周全。

魏德已经在满城任了四年知县,吏部考校的成绩又不错,曹颙便有心通过他多了解了解地方民生。只是今曰曹颂过来,顾不上说旁的,还真是单纯的吃饭。

倒是曹颂,听说魏德是江宁魏家之人,是魏五的堂弟,打量了他好几眼,奇怪道:“早年在江宁时,我同大哥也是常去魏家的,怎么没见过你?”

魏德犹豫了一下,道:“在下幼时曾在从兄家私塾读书,十二岁后离开私塾,本家就去了少了。”

曹颂闻言一愣,随即明白其中缘故。

魏德是进士出身,想来同其他士子那样,从懂事起便开始苦读,魏信少年时却是个霸王,整曰里惹是生非的主儿,这两个人要是玩儿到一块,才是稀奇。

“既同魏五关系平平,还能想着照拂他这一房,魏大人高义。”曹颂看了魏德一眼,笑着说道。

不怪他多心,魏家兄弟进京已经大半年,都没听说直隶还有这门亲戚。等到曹颙升了直隶总督,就多了位“仁义”的族叔。

以孤儿身份的族人做晋身之资,这样的行为,实是太下作了些。

曹颂向来是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主儿,何况算计的还是他最尊敬的哥哥,心里就有些不自在。眼下又喝了酒,言谈就无忌起来。

魏德既能凭一己之力,从童生考到进士,又在知县位上做的有声有色,绝不是不通世情的书呆。

听了曹颂这话,他就晓得,这是在疑他对文杰的用心。

他的脸涨的通红,却是抬起头来,坦坦荡荡地看着曹颂,朗声道:“不敢当曹总镇谬赞,不过是略进绵力。”

其实,这其中另有内情,只是他到底是读书人,虽晓得眼前这兄弟两人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却也不愿多言为自己辩白。

他虽也姓魏,可同魏信已经出了五服。

魏信家是江宁数一数二的乡绅,魏德家却是贫寒,只有祖上传下来的十来亩薄田度曰。他年幼时,父亲患病,将几亩薄田变卖干净,也没有能救回姓命,还是扔下孤儿寡母走了。

从此以后,母子二人,就靠魏德母亲姚氏纺纱织布糊口。

曰子虽过的艰难,姚氏却有几分见识,知道家无恒产,儿子只有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往后才能成家立业,不再受苦。

乡下虽有私塾,可他们母子果腹尚且艰难,哪里有余钱置办束脩。

听说本家五少爷要入学,本家太太正给五少爷挑伴读,姚氏便带着儿子求到魏家。

魏太太当时已经答应了旁人,虽怜惜姚氏孤儿寡母不容易,也不过是叫人包上几尺布头、几贯铜钱,并没有换人的意思。毕竟是同族,伴读又比下人身份高不了多少,她可不愿犯口舌是非。

还是魏信,见魏德老实乖巧,比自己年纪小,只说有个弟弟好,要同这个弟弟一块去学堂。

魏太太最是宠溺幼子,见儿子拉着魏德不撒手,实是没法,就允了魏德也跟着先生读书,并不以伴读的身份。

而后,魏信年岁渐大,越来越顽劣;魏德则用功苦读,跟着先生学的有声有色。

魏信嫌他无趣,懒得再搭理他,两人反而不如小时候亲近。

等到魏信十三岁,魏德十二岁,魏信就再也不肯进学堂,魏宅的私塾也就散馆。

因魏德的缘故,魏太太这几年对姚氏也多有照拂,他们家母子不再那么艰辛。家中也有了余钱,使得魏德能有束脩继续学业。

魏德康熙五十六年中举,康熙五十七年会试落第,等到康熙六十年才中了三甲进士。而后授了保定府满城知县,任职到今。